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残酷月光 > 宝应县美食 > 那一年,年轻的他们护送亲人过江中国

那一年,年轻的他们护送亲人过江中国

发布时间:2022/11/24 12:45:01
点状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48.html

年4月22日,时年19岁的姑娘颜红英(图中摇桨者)与父亲、妹妹一起划着自家的船在扬中送解放军渡江。渡江战役纪念馆供图

在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展厅内,一副名为《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照片总能吸引参观者留步端详。照片中,一位梳着长辫的姑娘正奋力摇桨,船上满载着解放军。

她叫颜红英,当时才19岁,船上还有她的妹妹和正在掌舵的父亲,三人是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的船民,驾着自家的改装过的小船载解放军过江。

这张照片反映了72年前真实的场景,渡江战役的胜利离不开长江边一群群普通的船工。

马毛姐是渡江战役中最年轻的船工之一,穷苦出生。马毛姐的女儿刘光林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马毛姐从小水性好,听说解放军要渡江船工的消息后,赶紧就报名参加渡江突击队,当时只有14岁。年4月20日晚,部队从无为县白茆洲出发,但马毛姐因为年龄小,被拦了下来。

“我会水,不怕死。”马毛姐硬是撑着篙跳上了渔船。她哥哥也在船上,在船桅杆边扯帆,马毛姐一手掌舵,一手划桨,驾船向南岸前进。

一路上,炮弹时不时落在江面上,一颗子弹击中了马毛姐的右臂,她忍痛继续驾船。刘光林说,母亲常常提起那段往事,说自己就想早一点到岸,把敌人碉堡消灭了,后面的船就平安了,所以坚持负伤前行。

0分钟后,她的船只抵达长江南岸,成为 批渡江成功的船只。渡江战役胜利后,马毛姐被授予“一等渡江功臣”“支前模范”称号。如今,马毛姐依然健在。

年4月20日的那个渡江之夜,还有父子齐上阵的车胜科一家。当晚隐蔽在安徽无为临江一线的多只小木船悄然驶出,载着渡江战役中集团军的突击部队驶向对岸,37岁的车胜科驾驶的船眼看快到登陆点,遭遇岸上敌人碉堡群轻重机枪的扫射,船上一个排的战士大多中弹倒下,只剩8人。

车胜科的父亲车德旺想再加把劲,让船快些靠岸。正在这时,一发子弹打中他胸部,他倒下了。与车胜科同船的二弟车胜福也中弹负伤,倒在船舱里。车胜科左手被一颗子弹打伤,但他依然用力划桨,让小船靠岸。剩下的8名突击队战士登陆后,他又赶紧回北岸运送下一批解放军。

回到北岸,车胜科将父亲和二弟抱下船,交给救护队员。弥留之际的父亲催促他说:“莫管我!快顶上去!”

车胜科又叫来三弟、四弟帮忙划船渡江。从年4月20日夜晚送 突击队过江开始,到26日将大军渡完,车胜科在江上来回划了7天7夜。他的父亲车德旺、二弟车胜福,因伤势过重牺牲。

渡江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授予车胜科“渡江特等英雄”称号。

在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一面黄色破损锦旗上,上书“奖给水上英雄”,中间为“渡江 船”5个醒目大字,落款为“一零六团”。

纪念馆青年讲解员柏晓雨说,锦旗是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第团授予“支前船工”陈正华的,承载了陈正华和父亲陈文义光辉的革命历程,成为军民团结一心的重要见证。

年年初,解放军来到安徽省安庆市,投入到紧张的渡江准备中。陈正华当年只有21岁,全家靠捕鱼勉强度日。大战在即,父亲陈文义毅然带着儿子报名成为支前船工。

渡江前,军队首长亲自为陈正华戴上奖章,上面缝有名字、年龄和出生地,戴上它,就意味着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由于陈正华此次担任的是前锋主攻,首长还特地颁发给他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奖给水上英雄,渡江 船,一零六团”。

陈正华将锦旗缝在了衣服的内里,他抱着必胜决心,一定要把解放军送过江。

年4月21日凌晨,团的渡江号令打响,密密麻麻的船只迅速驶向对岸。作为前锋船,陈氏父子一刻也不敢放松,父亲掌舵,儿子负责扯帆、摇桨。

靠岸后,等待他们的不仅有连绵不断的炮火,还有无数的障碍物和地雷。为了给后继部队扫清障碍,陈正华和战士们潜伏在硝烟中,小心翼翼清除地雷引线。就在这时,一枚炮弹在他们身边炸响。陈正华被气浪冲飞,身上那面锦旗也被炸掉一块。他隐约记得,后面有战士用信号灯为大部队开路。如今,陈正华健在,居住在安庆市宜秀区。

在被炮火映红的江面上,还有千万万万支前船工,那一年,他们大多年纪正青春。正是人民无私支持、保障,渡江战役取得伟大胜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海涵通讯员王高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yingxianzx.com/byxms/1538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