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近年来,扬州市司法局坚持以融入微网格为延伸,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扎实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努力将基层司法所打造成为促进基层法治建设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前沿阵地。
坚持以人民调解为主业,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不断深化。今年以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促和谐”专项活动。司法所积极履行指导辖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的职责,不断健全调解组织网络,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完善“公调”“诉调”“访调”对接机制,全力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今年1-8月份,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次,受理纠纷件,调解成功件,99%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宝应县司法局安宜司法所、江都区司法局吴桥司法所分别牵头化解重大信访积案,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在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筑牢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 道防线。
坚持以融入微网格为延伸,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深入。今年,市级层面出台《关于司法所融入微网格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方案》,各地充分挖掘基层法律服务力量,将司法行政工作与“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微网格—户”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效衔接,使司法所各项工作职能深度融入微网格。依托微网格拓展人民调解覆盖面,将辖区内网格员、微网格员聘为兼职调解员、调解志愿者,开展纠纷隐患排查,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今年上半年,重点聚焦妇女儿童、生活困难、残障人士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专项排查,摸清风险隐患。组建司法行政微网格服务队,引导专业力量为基层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和法律建议,有效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打通服务群众“ 一米”。
坚持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基层基础建设和基层法律服务不断加强。针对常住人口、辖区面积、经济发展、法治需求等不同情况,制定符合实际、适应群众需求的司法所分类建设方案,进一步强化大型司法所“2+1+N”体系和中小型司法所“1+1+N”体系建设,形成县域范围内司法所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建设局面,打造了汤汪、仙女、送桥、月塘等一批大型司法所示范品牌。目前,全市已建成大型司法所15家,中型司法所34家,小型司法所37家。司法所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监督指导,政策引导和党建共建,引导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主动走访企业,特别是辖区内中小企业,帮助其防范经营风险、破解发展难题。今年各地共组织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法治体检”服务团,对家乡村中小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排查法律风险项,提出法律意见建议条,参与化解涉企矛盾纠纷件,为企业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万元。
坚持以推进基层法治建设为重点,法治为民实效不断提升。不断强化司法所在“一所五站点”中的枢纽作用,今年将“立法民意收集点”升级为“立法民意征集区”,将行政相对人作为“必访对象”,提高征集意见建议草案与征集对象的匹配度。今年以来,各地共征集《江苏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草案)》、《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修订草案)》等相关意见建议79条。司法所积极协助做好人民陪审员制度宣传、候选人资格审查等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司法所积极参与乡镇(街道)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等工作,推动完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不断提升基层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积极探索加强基层法治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通讯员扬司
编辑:张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