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水韵江苏的省辖市,盐城“不缺水”,有“百河之城”的美誉。
水,亦利亦患,盐城因地理位置所致,上游的水污染会迅速流传放大过来;盐城又是众多水系入海的“过水走廊”,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盐阜平原地势低洼,蓄水量多、时长,自我净化力偏弱,加之工农业生产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排放量也在增加。
盐城多年持续深受“尾水之痛”。
时任省、市决策层高瞻远瞩、痛下决心,长痛不如短痛,引长江水根治盐城“尾水之痛”。
市政协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时任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宝应工作组组长王锦胜回想起当年“沙场点兵、战气如虹”的盛况激动不已。
长江干流达2类水体,把长江原水原汁原味地引到盐城是工程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巧用“悬河”引长江水至宝应。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多为“悬河”,正常高于平面河4米,从江都抽水站引入长江水,沿途没有平交道口,即使沿途有污染排放也难以进入“悬河”。
其次是,建“地下红旗渠”,封闭运营“悬河”导入的长江水。
年3月3日,由多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盐城驻宝应工作组正式进驻,建湖、射阳、大丰、盐都、亭湖组成工作小组入驻宝应沿线5个镇,宝应县境内工程沿线房屋搬迁工作全面铺开。
宝应境内主管道43公里,加上新水源取水口及取水泵站,横跨23个村、96个组,涉及户百姓,征、租用土地亩,管道开挖借用土地亩,动迁户
83公里引水主线,由1.1万节每节长9米、重10吨的钢管焊接而成。任何一处焊点出现气孔、裂纹,都可能造成事故隐患。每道焊缝都要接受X光射线和超声波无损探伤“双检测”,并对焊工实行“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
这条“钢铁巨龙”深埋地下5米,遇到大河大塘,则要通过顶管,在地下12米以下通行。而在43公里水网密布的宝应段,施工需穿越国道、省道、高速和在建高铁,仅河流就有43条,施工量和建设难度可想而知,被王锦胜称为“地下红旗渠”。
该工程荣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施工,年6月11日,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宝应取水泵站开闸放水,长江水源源不断地进入万千盐城家庭,有的市民喜极而泣!至此,受益万人口的跨区域引水工程全线竣工。
年前,由市老区开发促进会理事长王锦胜带队旧地重游,从新水源地取水口到出水口,再到用户家里的自来水龙头,现场检查察看。调研结果表明:这项工程运行5年时间,做到了管理规范、流程规范,安全到位、保障到位,水质稳定,真正让广大市民喝上了优质水、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