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残酷月光 > 宝应县美食 > 23年了宝应发现一位老人hellip

23年了宝应发现一位老人hellip

发布时间:2021/4/12 11:17:25
北京治皲裂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580347.html

今年7月中旬的一天,江苏省仪征市救助管理站门口,41岁的中年汉子杨某军,抱着一位满头白发、目光呆滞的老人泣不成声。

老人名叫杨某根,72岁,仪征人,离家23载,直到在扬州市宝应县城区被好心人发现送至救助管理站,经宝应、仪征两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接力救助,老人终于回到家乡。

大街上“捡到”个老人

7月初的一个傍晚,扬州市宝应县城北一沿街商铺门口,一位好心人因连续两日看见一位神情呆滞的老人,于是拨打了。随后,城北派出所的民警前往现场,他们发现老人语无伦次,就将其送往宝应县救助管理站暂住。

疫情防控期间,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立即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对老人测量体温,发放一次性口罩。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工作人员判断老人应该离家不久,“他身上的衣服虽然有点脏,但是很齐整。头发也是理过的,并不像其他流浪乞讨人员那样蓬头垢面。”

可是,随后与老人的交流却卡了壳。县救助管理站副站长季刚银说:“他很少与我们对视,嘴里也嘟囔着,不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季刚银不死心,每隔一会儿,就去找老人聊天。“按照那位报警好心人的描述,老人至少在外面待了两天,家里人该多着急啊。”

终于,从老人零碎的话语中,季刚银听到一个重复几遍的名字——“杨某根”,还有常说的一句话“认不得唻”。凭着这仅有的两条信息,季刚银判断其应该是扬州市区或仪征一带的人,于是联系扬州市救助管理站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一步查询。

很快有消息传来,在仪征市真州镇万年村,确有一个名叫“杨某根”的人,但此人离家已有20多个年头了。另外,从系统中查询到他的照片,与眼前这个老人相比差别很大。那么,这位老人究竟是不是仪征的杨某根?

相见不相识随后,通过派出所民警,季刚银电话联系上了杨某根的家人,接电话的是其63岁的老伴陈女士。听到电话那头几次三番提到“杨某根”的名字,她一下子怔住了。23年前,杨某根突然离开了家。“当年,他为了多挣钱,跟着舅母去上海打工。我知道他脑子迂,始终不答应。”陈女士说,谁知趁她外出上工时,杨某根偷偷离开了家。

这一走,就是23年,音讯全无。突然有人说,杨某根还活着,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等她和家人认领。陈女士的心绞成一团,很想哭,却流不出一滴眼泪。与在厂里加班的儿子电话商量后,陈女士当天下午乘车赶到公里以外的宝应县城。

看着眼前这个满头白发、神志不清的老头,陈女士感觉似曾相识,却又陌生。陈女士尝试着问他:“你认得我是哪个呀?”“认不得唻”“你有老婆呀?”“认不得唻”……

听着他们的对话,季刚银的心一点点往下沉。“不行,就等周一让她的儿子过来做DNA。”他想。

促膝长谈确定身份聊天仍在继续,“我家在杨庄……”杨某根的一句话,让陈女士惊喜地点着头,朝他竖起了大拇指。为了让陈女士尽可能地多陪老爷子说说话,看能不能再想起来什么,季刚银给陈女士安排了食宿。

第二天一早,原本调休的季刚银来到救助管理站,刚一见面,陈女士开心地告诉他:“都对上了,对上了!”杨某根依然不认得分别23年的老伴,却说出了儿子的小名“小军”,还有一长串乡邻的名字。“陈女士在电话里告诉儿子,‘就是你爸呀!’”季刚银说,那一刻,自己百感交集,他决定开车亲自送这对老夫妻回家。

当季刚银一行抵达仪征市救助管理站门口时,久候的杨某军跑上前,一下子紧紧地抱住了老父亲,放声痛哭,他喃喃地说:“爸爸,你这20多年跑到哪去啦……”

同样在久候的是仪征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站长李文彬说:“23年了,老人终于回家了,我们已和真州镇民政办以及社区联系,将妥善安置他回家后的生活。”

23年了,老伴和儿子都坚信,那个靠着拉板车撑起一个家的杨某根,一定会好好地回来。“他不是回来了吗?以后日子再苦再穷,我们一家人也能过下去!”杨某军说。

来源:宝应民政

央视将宝应拍了个遍,引来全国人民羡慕!这下可火了!(更多查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yingxianzx.com/byxms/937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