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年初二,
小编要跟亲们好好唠一唠
扬州那些和鼠有关的故事,老扬州也不一定知道哦!扬州有关老鼠的地名和传说鼠年已至,那些关于老鼠的美好传说纷至沓来。扬州市水利专家徐炳顺首次披露了一个仪征“群鼠过江”传说;而市民政局地名处处长冯静则重提了宝应县广洋湖镇白鼠村地名,另外还新发现了年的高邮县地名录中,当时的川青公社中华大队有一个地名叫老鼠沟的庄名,当时以沟得名,那个村庄就叫老鼠沟庄了。“鼠”地名宝应有个白鼠村
偌大的中国,以“鼠”命名的地名并不多。在扬州宝应,有一个白鼠村。
从宝应县城出发,往东南方向驱车,只需半个小时,就能到达白鼠村。清水粼粼的向阳河上,横跨着一座“白鼠大桥”。过了大桥,一条水泥路蜿蜒地通向村里。
阡陌交错,鸡犬相闻,看上去,白鼠村和普通的村落并无区别。以前从航拍的角度上看,白鼠村的地形就像一只潜伏的大老鼠,进村的水泥路,就是“鼠尾巴”。
白鼠村原名碧霞村,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打天下时,于年初夏曾途经此地。忽遇一只白色的老鼠,认为是吉祥的象征。后来在攻打集庆(南京)时,又梦见此鼠啃咬船板,受此启发,破釜沉舟,一举攻下集庆。当上了皇帝后,朱元璋赐名“白鼠村”。当地的百姓受此皇恩,人为地将村落结构改造成老鼠的形状。但随着近年来农村道路的改造,白鼠村的形状已经比较模糊了。
所谓传说,就会有不同的版本。关于村子的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相传朱元璋曾迁江南的居民到江北来居住,来自苏州的王、赵、李三人,落脚于此。正商量着起个地名,看见一对大白鼠一蹿而过,就定下了“白鼠村”的名字。
白鼠村还登上了邮戳
24年前,宁静的白鼠村曾经喧哗无比。当时村里有一所邮政代办所,那年的鼠年前夕,全国各地的信件纷至沓来,不仅有内地的,还有港台地区的,都是想给鼠生肖邮票盖上“白鼠村”的邮戳。每天都能收到上千封信件,从元旦一直热闹到春节。
“鼠”传说仪征历史上曾有群鼠衔尾过江
眼下,徐炳顺正在整理扬州两千年水旱资料,查阅史籍和方志记载时,发现老鼠曾创造过群鼠渡江的奇迹,方志史籍还不止一次记载过。在明万历《扬州府志》、康熙三年《扬州府志》、《江南通志》、乾隆《江都县志》都记载过,"元至正十五年(),江淮间,群鼠拥集如山,过江,东望四川而去"。
“这样大的老鼠又有谁见过?哈哈有趣!”徐炳顺说,原来他在读史过程中发现这个有趣的故事。
据《明史·五行志》记载,明崇祯十五年二月(),"群鼠渡江,昼夜不绝"。又据《江南通志》记载,康熙四十八年(),仪征县群鼠衔尾横江南渡。
道光《重修仪征县志》记载更是神奇,乾隆四年(),仪征江潮生鼠,千百成群,啮芦根殆尽,后衔尾渡江。《瓜洲续志》也记载有群鼠过江,还说"老鼠大者重15斤,小者亦八九斤"。不过这样大老鼠,堪称硕鼠了!
在扬州还有不少
与“鼠”有关的美食和文物
接着跟小编来寻找扬州的“鼠”元素吧
扬州与“鼠”有关的文物和美食鼠
文
物
龙、猪、牛、虎常见
老鼠形象难觅
在扬州博物馆展厅内,包含十二生肖动物形象的文物十分常见,龙、猪、牛、虎等均不难觅得身影,如“镇馆之宝”梅瓶、东汉错银铜牛灯、西汉猪形玉握等。然而,作为十二生肖之首的老鼠,在博物馆中却很难找到以其形象为主体的文物。
“以老鼠为形象的文物确实不多。”扬州博物馆保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馆藏文物中,并没有单独以老鼠形象作为主体出现的文物,即便有老鼠形象出现,也是作为十二生肖之一出现,较多地出现在铜镜、生肖俑中。“隋代,铜镜的纹饰中便有了十二生肖的动物形象,它们以写实的风格、环形装饰的形式出现在铜镜上。鼠首人身的十二生肖俑也在隋代开始出现,到了唐代则更为普遍。”
十二生肖铜镜
馆藏的一枚十二生肖铜镜中,十二生肖形象环绕在其周边,一只小老鼠形象位于铜镜的正下方,尖尖的嘴巴、细细的尾巴,十分生动传神。
扬州博物馆馆藏还有两件鼠首人身俑,两件俑形象差不多,都是鼠头人身,身穿宽边长袍,宽袖下垂,双手握于腹前,其中一件稍有损腐,另一件已经完成修复,形象完整。
寻阳公主墓中出土的人俑
到了唐代以后,部分地区的生肖俑逐渐发生演变,从兽首人身转变为生肖形象出现于人像手中或人像冠帽顶端。扬州博物馆馆藏的一件寻阳公主墓中出土的人俑,其手中就抱着一只老鼠,推测应该也是作为十二生肖之一存在。
老鼠代表“多子”却丑陋
这个“小可爱”来代替
老鼠灵巧机敏,在古代有“子神”的称呼,代表开枝散叶、多子多福。上海博物馆馆藏的一件铜鎏金持鼠黄财神像,神像的左手中就握着一只老鼠,象征慷慨、财宝与成就。在古印度,人们将老鼠作为财富的象征。
而在扬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中,以单独老鼠形象出现的文物几乎没有,难道古人并不喜欢老鼠吗?
鼠的外形与十二生肖中的其他动物外形相比,确实不太美观。而且,观察与鼠有关的成语,如“胆小如鼠”“贼眉鼠眼”“鼠目寸光”“抱头鼠窜”等,老鼠的形象在中国人心中也是口碑不佳。
鼠是十二生肖之首,又具有一定美好的寓意,但是因为相貌丑陋不被人所喜爱,那该怎么来使用这个形象呢?所以,在艺术创作中,就常常使用老鼠的“远亲”,也就是形象更加可爱的松鼠来代替。
清·松鼠钮竹节紫砂壶
松鼠砚滴
松鼠,自古视为福鼠,有着“金钱鼠”之称,有着富贵、吉祥、喜庆、发财等美好寓意。“松鼠与鼠一样,代表多子。”
黄杨木雕如意
扬州博物馆保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馆藏文物中有一件黄杨木雕如意,就使用了松鼠和葡萄的元素,其以略呈弯曲的黄杨木枝干内心为轴心,在周围用镂透、浮雕的技法雕刻出弯曲缠绕的葡萄藤、累累果实和四只正在偷吃葡萄的小松鼠,活灵活现。“松鼠代表多子,葡萄‘多籽’与‘多子’谐音,所以这二者的搭配很常见,经常关联起来象征福兆。”
宋·青釉瓜棱松鼠砚滴
在扬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松鼠形象出现得就比较多了。除了这件木如意,还有一件椰壳雕刻的松鼠松针摆件,一只小松鼠张开大如伞盖的尾巴趴在上面,形象十分讨喜。
清·椰子雕松鼠花猫摆件
此外,馆藏书画中也有多件作品中出现松鼠的形象,如清·顾海林《松鼠图》扇页、清·陈崇光《松鼠图轴》、清·李育《松鼠竹石图轴》、清·杨法《松鼠图》扇页、清·顾伯逵《松鼠鱼图》扇面等。
清·陈崇光《松鼠图》轴
清·顾伯逵《松鼠鱼图》扇面
尤紫轩皮雕竹骨折扇
清·杨法《松鼠图》扇页
清·李育《竹石松鼠图轴》
除了“小可爱”
还有这只小“仙鼠”
除了松鼠,还有一种动物形象也与鼠有关,那就是蝙蝠。《仙经》中提到,“蝙蝠一名仙鼠。一名飞鼠。”《玄中记》中也提到,“百岁之鼠化为蝙蝠。”由此可见,蝙蝠是老鼠形象的“升级版”,是“仙鼠”、“百岁之鼠”。
“蝙蝠”谐音“遍福”,寓意福从天降,象征幸福。人们常将蝙蝠的图案放置在门窗之上,有招福纳财的寓意。扬州博物馆馆藏的一件清雍正淡描青花云蝠纹碗上,就淡淡地勾勒着云纹与蝙蝠图案,蝙蝠形态各异,展翅翱翔于天际。
“蝙蝠的形象不仅见于文物中,在扬州建筑中更为常见。”上述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在汪氏小苑花窗装饰、个园砖雕福祠、普哈丁墓园石栏杆上,也均有蝙蝠的图案。
动物园里的“鼠”
市民、游客去茱萸湾风景区扬州动物园游玩时,偶尔会碰上灰小松鼠,而让人意外的是,它们还不太怕人,有时甚至还会与游客互动。此外,茱萸湾还有“健美先生”袋鼠哦~
“鼠”美食
如果要挑选一道从制作技艺到呈现形式都震撼人心的淮扬菜的话,松鼠鳜鱼当仁不让。
相传,当年隋炀帝乘着龙舟巡游江都,欣赏美景,特别对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十分留恋。回到行宫后,吩咐御厨以上述四景为题,制作四道菜肴。御厨们费尽心思,其中就有一道松鼠鳜鱼。杨广品尝后,十分高兴,于是赐宴群臣,一时淮扬菜肴惊艳朝野。
我大扬州就有这么多关于鼠的文物
那么外地与鼠有关的文物又有哪些?
跟着小编再次来看看吧
01鼠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安徽近年曾出土距今万年的鼠类化石。甲骨文“鼠”为象形字,上半部取鼠牙、鼠嘴,下半部分别为腹、爪、尾。
《诗经·相鼠》:“相鼠有皮”“相鼠有齿”“相鼠有体”意思是:看,老鼠的皮毛、牙齿和身体。
秦朝《吕氏春秋》之《达郁》篇谈及周鼎铸马履鼠图案的故事讲述郁可败国的道理;在汉唐西域战争中,鼠是助善除恶、克敌制胜的法宝;明清文人生活中,鼠是藏福纳吉、增添妙趣的灵玩。十二生肖以造型俑的出现,大概在隋朝。
唐代/十二生肖陶俑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02鼠是一种顽强地生存在人类生活圈的动物,其小巧、狡黠、灵活善蹿,昼伏夜出,在与人周旋过程中,保持着物种的兴旺。
清代/金丝小鼠
故宫博物院藏
近代玉鼠支神上海博物馆藏
近代砖雕鼠吃葡萄
圆明园鼠首铜像
清代/弗朗索瓦?皮诺先生捐赠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图/文博圈
03鼠还象征聚财。
清代方濬颐《梦园丛说》:“粤东有钱鼠,其吻尖,其尾长,其声若数钱然,故名。俗云,见则主人家有吉庆事。”
18世纪/铜鎏金持鼠黄财神像
上海博物馆藏
俞樾《茶香室丛抄》补充:“常鼠亦能作数钱声,俗云朝闻之,主耗财;暮闻之,为数入,主聚财。”
意思是,老鼠的叫声像数钱的声音,人早上听到,就会破财,晚上听到,就会聚财。在藏传佛教信仰中,鼠是吐宝送瑞、招祥满愿的神兽。
黄财神像/付若含作品
国家博物馆藏
黄财神左手抱一只吐宝鼠,嘴里含着珠宝,象征财富。
04对于鼠类来讲,颜值 的应该是松鼠,因为它的尾巴毛茸茸的向上翘起,灵巧可受,雪地松鼠已然成为鼠类宠物中最贵的品种。因为松鼠的样子比较讨喜,所以就用它来做装饰了。
清/银镀金嵌珠宝松鼠纹簪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粉彩松鼠葡萄纹四方瓷瓶
南京博物院藏
05民间习俗,农历正月二十五为“填仓节”,各地粮商祭“仓神”,而仓神就为老鼠。
《燕京旧俗志·岁令篇》提到:“大耗星君,所以配享此君者,传系掌管仓中之耗子”就是指祭老鼠为仓神。
唐/鼠神图
大英博物馆藏
从人人喊打到深受喜爱
鼠形象慢慢转变
到了近代,老鼠的形象又开始有了转变。古代画家很少画鼠,但国画大师齐白石笔下的老鼠却气韵生动,形神兼备。他所画的《老鼠与油灯火》构图简洁凝练,形象鲜明,画尽了老鼠机敏伶俐的特点。
从社会、民俗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看,老鼠的形象也由一个无恶不作的小祸害,演化出一个无比灵性、聪慧神秘的小生灵。在中国,老鼠的民间故事很多, 的是“老鼠娶亲”,“老鼠嫁女”,成为艺人创作的题材。以老鼠形象为主的商品也开始多了起来,米老鼠、老鼠杰瑞、舒克贝塔等以鼠为原型的极其可爱的卡通形象,深受大家的喜爱。我们以鼠为趣,以鼠为乐。
在此,小编祝大家
在新的一年里拥有
“鼠”不尽的快乐
“鼠”不尽的幸福
“鼠”不尽的财富
“鼠”不尽的健康
“鼠”不尽的收获
……
新春福利
继续
送!送!送!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
我们每天都会送出
5份年《扬州晚报》。
参与方式如下
▽
1.在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