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残酷月光 > 宝应县美食 > 朱延庆正源传乡语文心护邮城扬州文化名

朱延庆正源传乡语文心护邮城扬州文化名

发布时间:2017/10/13 15:04:37

人物名片

朱延庆,年出生,江苏高邮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在中学、中师、大学任教,曾任江苏省高邮师范学校校长、高邮县副县长、高邮市政协副主席等职。从事散文写作、散文理论、方言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高邮》《三立集》《三立集·续集》等,散文理论专著《散文理论与赏析》,方言研究集《江淮方言趣谈》《江淮方言趣话》《江淮方言趣事》,另有文艺理论、文学批评、美学论文多篇。系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扬州市作家协会顾问、江苏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无论是小时候记事开始的学舌,还是长大后伴随一生的乡音,当你漂泊在外,回到故里,往往一句熟悉的家乡话,就足以让你热泪盈眶。这是地道的方言,也是浓郁的乡愁。

在中国,官方认定有七大方言区,而在七大方言区之下,还有若干次方言区,可谓是百花齐放,众音缤纷。扬州地处江淮方言区,每位扬州人,都不会对此感到陌生。这些年来,扬州高邮学者朱延庆,出版了三本关于江淮方言的著作,通过对个具体方言的解析,让读者能够充分了解江淮方言之美,以及在方言中蕴含着的生活智慧。对于扬州人来说,读这样的书,肯定还会会心一笑,哦,原来这个字,是这样写的呀!

正本清源,潜心研究江淮方言学术研究延续高邮“二王”风范

所谓方言,大抵是根据地理区域进行划分的。江淮方言,就是长江以北至淮河两岸的方言。流经江苏的长江、淮河,把省境分为三块,现在这三块大地正好各有一个自己的方言,大体上说,长江以南是吴方言,长江以北至淮河两岸是江淮方言,淮河以北约一百公里以外是北方方言。当然,江淮方言又不仅仅局限于江苏省,据朱延庆考证,安徽省、浙江省、湖北省、江西省的部分地区,也属于江淮方言的范畴,约有7千万人,说着大致相同的江淮方言。

对于扬州人来说,江淮方言是最熟悉不过的了,真可谓是“张口即来”。但是,你知道这些方言怎么写吗?或者这些方言有什么含义吗?

比如说,我们形容一个人的生活磕磕绊绊,喜欢用一个词,叫做“抽牵”,我们嘴上一说,却很少有人想过,怎么去写这两个字。朱延庆说,抽牵,就是一个人办事,倘若好像丝绳一样,才被抽出来,又被牵回去。这样来来去去,反复无常,却又没有结果。这样的“抽牵”,还是不要 。

还有“搭浆”,我们常用来形容一些事情做了,但是没做到位的情形。但是,为什么要写成“搭浆”呢?朱延庆解释说,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大家夏天都用白布蚊帐,帐子洗过之后,要用小粉浆浆一下,晒干,此后帐子就很挺刮美观,方便来年再用。浆的时候,必须将帐子的每个部位全都浆到,如果这里一块,那里一块,有一块,没一块,就是“搭浆”,结果也是马马虎虎的了。

朱延庆说,对于方言,大家普遍会有三个方面的错讹。一是会说不会写,比如“一沰鸡屎坏一缸酱”中的“沰”,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小摊的意思,可是很少人知道是这样写的;青椒里塞满肉,下锅油炸,这是青椒上市时,很多扬州人家喜欢做的一道家常菜,这道菜应该怎么写呢?应该写成青椒“搋”肉泥,这个搋,就是用手力压和揉的意思。

还有一个方言,就是乱写写错了。比如形容一个人不随和,扬州人会说“拿桥”,意思好像是有人要过河了,存心拿捏、为难他一下,搬走了桥。经过朱延庆的考证,其实应该写成“拿乔”,“乔”是假的意思,如“乔装打扮”。所谓“拿乔”,实际上是“乔拿”,也就是装装样子。还有“亢伤”,这是吵架的意思,所谓亢,就是人的喉咙,形容有些人吵架时,觉得嗓门越高越有理,以至于伤了喉咙也在所不惜。这个“亢伤”,也容易被人写错。

第三个方面,就是会写,但是不知道什么意思。我们都知道有一道凉菜,叫做“夫妻肺片”,那这道菜里,有牛肉,有牛肚,偏偏没有“肺片”,那么为什么叫做“夫妻肺片”呢?其实这个“肺”片,是通“杮”,杮原来的意思,是指薄薄的木片。所谓“夫妻肺片”,就是薄薄的肉片。同样的还有“浇切片”黑芝麻糖,扬州人大多吃过的,这个“浇”,应该读成“xiao”( 声),就是稀的意思。

这些大家口头上鲜活的江淮方言,的确有很多是大家一直误解的。为此,从年开始,朱延庆出版了 部《江淮方言趣谈》,到年的第二部《江淮方言趣话》,再到年的《江淮方言趣事》,每本书都收录了个江淮方言的正确打开方式。在书中,朱延庆并没有一味解释,而是娓娓叙说着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把这些方言,放在日常的生活场景之中。这样一来,大家对方言的理解,就更加透彻了,真可谓是“趣而不俗,趣中有味,趣中蕴理,趣中寓教”。

说起对方言的研究兴趣,这是从小就萦绕在朱延庆生活中的趣事。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位风水先生,比起一般的农民,要多懂一些文化。加上中年得子,对他一直宠爱。读书时,朱延庆的成绩就非常优异,初中毕业后,就考上了 届中师,毕业后,在高邮三垛中学任教,后来又考上了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那时候的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们,可真是不得了,徐复、葛毅卿、唐圭璋……每一位都是大师级的人物啊。”

除了名师,还有丰富的图书馆藏书。朱延庆喜欢写小卡片,经常把平时收集到的一些方言字、词带到图书馆去找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可惜的是,这些珍贵的小卡片,在“文革”期间被付之一炬。但是,朱延庆并未气馁。他说,明代有位史学家谈迁,书稿遭窃,50多岁发愤重写,用4年时间写成《国榷》。古人可以做到,今人何尝不可?朱延庆也有一种锲而不舍的韧劲,朝花夕拾,努力回忆,不断整理,加以充实,终于推出了这三部方言专著。

为了给人们“口中有、笔下错”的方言字词正本清源,朱延庆有时要查数十天甚至更长时间的资料。在他的家中,堆积着各种辞书,从《康熙字典》到《辞海》,应有尽有。现代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主的,所以在现代发行的字典辞书中,很难找到江淮方言的准确解释,这就需要到年代更久的古代辞书中去寻找。更多的时候,他不耻下问,穿行在高邮的大街小巷中,走访老翁老妪。

这三本著作,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吴易风先生,祖籍高邮,他在写给朱延庆先生的信中说道:“家乡话中,许多词会说不会写,现在,困惑多年的问题迎刃而解!”

时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北京大学学报》主编程郁缀教授评价:“角度新颖、行文流畅,将严谨的学术研究寓于娓娓趣谈中。”

作家、翻译家梅汝恺高兴地为朱延庆先生写下四个字:“醍醐灌顶”。

还有些专家学者来信称道他是“用写给大众的手法,研究‘小众’学问。”这里的“小众学问”实则就是指“小学”,“小学”就是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高邮的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就是做“小学”学问的大家。朱延庆的这几本著作,可谓是延续了王氏父子严谨治学的精神,将江淮方言的研究,抵达了一个 的地步。

主持恢复文游台盂城驿等古迹组织全国首届秦少游学术研讨会

去年年底,高邮市终于等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国务院批复同意将高邮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是江苏第13座、全国第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务院的《批复》中,特别提到,高邮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古城传统格局和风貌保持完好,邮驿文化和运河文化特色突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对于高邮来说,这个国字号的头衔可谓是实至名归。毕竟,在高邮的土地上,光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6处:龙虬庄遗址、明代盂城驿、清代当铺、明清运河古道、镇国寺塔和平津堰遗址,这在全国的县级城市中,也是罕见的。古人的馈赠,可谓极其丰厚。今人对于这些遗迹的保护,更是至关重要。

在高邮迎接国务院专家组验收考察时,已经退休在家的朱延庆,也被邀陪同,讲解高邮的风土人情、文化遗址。他的解读,也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表扬。每一处遗迹,都是了如指掌。每一件文物,都是如数家珍。若问朱延庆为何如此熟稔?因为他曾在年,出任高邮县副县长,分管科教文卫口,在他任职期间,恢复了古文游台的风貌,以及着手重修明代盂城驿,他用一颗“文心”,呵护着高邮这座古城多年。

“当时我担任副县长时,就有一种责任感。高邮是一座古城,历史悠久,遗存丰富,那么面对老祖宗的馈赠,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如何利用?要知道,在面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时,可能做错一步,都会是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朱延庆回忆道。

如今,文游台已经是高邮的 文化景点了,而在朱延庆担任副县长时,这里却被石油勘探局占用着,勘探局还在文游台里建有食堂,整天都是烟烧火燎的。朱延庆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于是,由他出面,和石油勘探局进行了长久艰难的谈判,希望对方能够尊重古迹,搬离出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一场场谈判中,终于劝离了石油勘探局。

不过,文游台早就是满目疮痍。“文革”期间,很多珍贵的石刻,都用石灰糊起来了。朱延庆组织人手,一点点小心剥离石灰,让一面面石刻重现天日。拆除了石油勘探局的工作痕迹后,还要重新寻找石材,修复原有的景观。在这点上,朱延庆是舍得下功夫的。“当时我就对负责工程的人说,哪里有好的石材,想办法都买来,一定要 恢复文游台的样貌。”

不仅修复了文游台,朱延庆还组织了全国首届秦少游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来到高邮,在文游台中,寻觅这位宋代大词人留下来的绝妙佳词。在此之后,湖南、广西等地都开展了有关秦少游的学术研讨会,秦词的影响不断扩大。在某种程度上,朱延庆也提升了世人对于秦少游的







































贵州百灵康妇灵胶囊
白癫疯初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yingxianzx.com/byxms/78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