氾水是镶嵌在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上的一个明星古镇。地处扬州市北部,是扬州市 的乡镇之一,距宝应县城南18公里。
从宝应县城沿大运河南下不到20公里,便到了古镇氾水。氾水镇肇源于汉末,始建于唐,后又重建于明初。明清运河繁忙的漕运必经氾水,其交通十分便利,商贾云集,经济发达,集镇规模不断增大,深厚的历史底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氾水自古就有“金氾水”美誉。氾水地理条件优越,京沪高速、淮江公路和金宝南线公路穿境而过, 重点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宝应站坐落于氾水境内。
砖桥小巷多
民国年间,氾水镇如一幅《清明上河图》,颇有苏南水乡之雅趣。当时的镇区布局是东西向的大、小巷口为主要街道,和南北向的大运河、下河组成了平行的两个商业区。巷子两边笔店、药店、茶食店、银匠店、染坊、磨坊、豆腐坊、酱醋坊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巷子东首与下河相交,河上有桥三座,分别叫迎秀桥、三元桥、聚园桥。下河两边也是商铺店面,整齐的石驳岸和沿河垂杨柳更增小城秀色。当时是“下河两岸店铺陈,河中划子叫卖声”,身着蓝花布大襟衣的小媳妇,挑动活窗,脆声买香粉;老头儿长袍布衫,扔钱上船,岸旁买旱烟;真是好一幅明媚市井图、水乡风俗画。
“古镇闲地少,砖桥小巷多。”这是当时氾水镇的写照,如今,小巷正在逐渐地消失,难见过去的盛景。解放后,下河被填成一条南北长街“五一路”,那潺潺的流水声则永远消失了。
民国年间,氾水镇便有一百多家商号和近二十爿钱庄,为宝应首镇、苏北六大重镇之一。镇上有芮家花园、柳园、华廒、程公馆、华五房等多处园林。民国年间还流传有一首童谣,叫“金氾水,银宝应,铜打的高邮,铁做的界首。”可见氾水昔日的繁华。
水清风光秀
据明代《隆庆县志》载:“清水湖在县南,东西长十二里,南北阔十八里,西南连氾光湖;氾光湖在县西南十五里,东西长三十里,南北阔十里,南汇津湖,西通洒火湖;洒火湖在县西南四十里,西通衡阳河,东北入氾光湖;津湖在县南六十里,东通大运河,西北汇氾光湖。清水、氾光、洒火、津湖汇合为一,人称宝应湖。”随着地理的变化和区划的调整,如今的宝应湖南连高邮湖,西接金湖县,北汇白马湖,总面积约平方公里,分属宝应、金湖两县管辖。
宝应湖中有一小岛,叫“小夹岭”。小夹岭方圆几十里,春雨过后,千万棵芦笋破土而出,拔地而起。到了夏天,芦苇亭亭玉立,密密匝匝,成了一片绿岛,蔚为壮观。
宝应湖水质良好,生态优越,盛产野鸭、莒蒿等多种野生动植物和水产品,其中鸟类就达种之多,丹顶鹤、白天鹅等珍稀鸟类经常栖息于此。“湖水煮湖鱼”,味道鲜美纯正。特别是宝应湖大闸蟹,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膏肥、黄丰、个大、味美。金秋时节,赏宝应湖风光,尝宝应湖鱼蟹,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氾水八景
氾水镇历来自然景色优美,颇具水乡特色。
正如宝应、陶林等地有“十景”之说一样,氾水镇旧时亦有“八景”一说。
民国期间,氾水有一位图画爱好者,曾作八幅氾水风景写生画,题为《氾水八景》,八景为:纪庄春柳、魁楼鸦墨、东园荷月、瓦甸归樵、东溪渔艇、静居梵音、范光夕照、运河雪渡。
如今,旧时的景致早已荡然无存。
氾水长鱼面
氾水 的小吃莫过于长鱼面了。长鱼经开水烫过后,划肉剔骨,骨头也不浪费,而是用沸油炸,冷却后放入菜油熬汤。长鱼分鱼脊和鱼腹,鱼腹再经油炸,而后鱼腹和鱼脊一起在鱼汤中煮。白水下面,起锅后放入装有鱼汤的碗中,而长鱼则用小碗另外装盛。装长鱼肉的小碗,里面也有不少的汤汁,这是 正宗的长鱼汤,只需那么抿上一口,它的鲜味就足以渗进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令你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综合自扬州晚报等
编辑:陈一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精彩推荐?邵伯:斑驳的老街、悠长的历史、舌尖的美味……总有一个能撩到你!
?大仪:飘香全牛宴回荡老街,遥见昔日牛市繁华!
?三垛:两情若是久长时的柔情、三战三捷的英勇……这座古镇颇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