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乡下的剃头匠不仅过去有,现在也有,在我们的记忆中,剃头匠是一个还算不错的职业,因为是个手艺活,所以剃头匠的数量也不是太多,基本上一个生产队只有一个,剃头匠平时可以种地干活、捞鱼摸虾,闲暇或者逢年过节时就给村民们剃头刮胡子,剃头是他们的副业,可以挣点外块钱,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其实,剃头匠还是令人尊敬和羡慕的,毕竟他们解决了我们的“头”等大事。
剃头匠的“装备”很简单,全部家当就放在一个正方形的小木箱里,只要把木箱带着,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工剃头。剃头匠首先用一块白色或者黑色的长布围在我们胸前,把领口死死地塞到脖子深处,不让头发丝钻到衣服和身上,剃头匠一般会拿出一条长长的、窄窄的、结实的帆布带挂在“门搭子”上,这是刮刀用的,剃头匠时不时地咬着牙在帆布上来回荡几下,据说,剃头刀就会变得锋利了。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剃头了,首先用老式推剪大面积地把头发剃掉,这种银白色的推剪是用不锈钢做的,形状像老虎钳,但在两个手把子之间有一条弹簧,推剪前面就像是一张老虎嘴,拼了命地吞噬着你的头发,推剪会发出“咯哒咯哒”的声音。小孩子听到这种声音就会有意识地避让,生怕推剪夹到肉、夹到耳朵,其实夹到肉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头发被卷进去是经常发生的,又被连根拔起,疼得我们哇哇直叫,所以,我们小时候很怕剃头。
推剪完成之后,剃头匠就在推剪上搞点油,然后用剪刀配上小梳子,剃头匠就把你的头发进行一番修整,剪刀“啪嗒啪嗒”直响,像百灵鸟清脆的歌喉,好听极了,剪完之后,就用一块泡沫在你的额头和脖子四周不停地掸去剪下来的短头发,再拍点痱子粉,香香的,解开那个围布,剃头就算结束了,当然,大人刮胡子是另外一回事了,我没体验过。小孩五毛、大人一块的工钱,不多也不少。
我们庄上的剃头匠姓吕,人称“老侉子”,至于为什么这样叫,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会唱戏、会讲故事,剃头的时候,他总会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谈鬼故事,故事很吓人,也很精彩,这也是我们能够乖乖巧巧地坐着让他给我们剃头的另一个原因。“老侉子”的剃头手艺好不好,我们无法判断,也无法比较,但我清楚地记得,从记事起,“老侉子”就一直给我们剃头,这样一推算的话,他的剃头历史已经不止40年了,所以,我们以前一直认为,乡村剃头匠都是老年人的观念不攻自破了,毕竟人都是从年轻到年老的,谁说不是呢?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剃头匠越来越少了,真担心有一天会在我们视线中消失,但是那份记忆却永远不会褪色:剃头匠的咯吱窝下面夹着个工具箱,穿梭在乡间小路、来往于百姓人家……
作者:陈年旧事;来源:宝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