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州发布记者刘冠霖
年,教育部继续实施乡村 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日前,最终确定年乡村 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入选教师人。入选者将纳入当地骨干教师、名师等培养序列,予以重点支持和培训。江苏省共有6名乡村教师入选,其中,来自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青年教师王军名列其中。王军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教学能力强
毕业后一直扎根乡村教育
王军,年出生,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地理教师,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曹甸高级中学。
“要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琢磨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王军告诉记者,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已逾10年,非常认同“因材施教”理念。曹甸高级中学位于乡镇,一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而同学们普遍反映,王军老师的课“听得懂,听得进。”
“我讲课喜欢结合乡镇实际,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对于乡镇学校而言,让更多孩子走进大学是重要目标。王军课堂教学扎实稳健,教学成绩非常突出,积极发挥模范带动作用。认真研读 教育科研文章,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钻研适合乡村学生基础的教学方法,努力突破乡村生源瓶颈,积极研究教材,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在实处下功夫,做到个性化辅导,历年高考中,王军所带班级均实现超越,连续多年考核获得 ,在地理科普知识大赛中,他还获得全国“ 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王军积极提升个人业务水平,考取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并已顺利毕业。在年扬州市青年地理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扬州市“一师一优课”中上榜优课名单,宝应县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年6月,他主持的《农村高中生校园问题行为的调查研究》课题,获得扬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扎根农村十三年,王军积极研究教学,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质量 ,连续多年考核 ,多次荣获“宝应县 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关爱农村学子
走入他们心灵
“我是农村长大的,我知道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期盼。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梦想,都有实现自我的信念。”面对参差不齐的生源质态,王军将全部热情给了学生。
张尉(化名)是王军曾经教过的一名学生。在学校,张尉沉默寡言,学习积极性不够,仿佛对什么事情都失去兴致。
为了深入了解情况,王军骑车30多公里,到了张尉家。一间瓦房,年久失修,只有他和残疾的父亲在家。原来,父亲先天视力残疾,在张尉小学还未毕业时,妈妈出走异乡,断了消息。现在,孩子父亲没有能力工作,仅凭爷爷一人在工地上做点小工,维持生计。“张尉性格原本可不是这样,自从母亲离家出走以后,他就变得沉默寡言,没了笑容。”
随着孩子爷爷年事渐高,再也没能力保证孩子学业开支,靠家庭领取的政府救济,勉强能保证孩子的吃穿,孩子也产生了 甚至辍学的想法。
了解情况后,王军抱着张尉,理解了孩子。他向张尉及家人介绍了国家资助政策,让他不要对教育开支烦恼。
后来,在学校,王军常与张尉交流谈心,还鼓励他找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勉励他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为家庭扛起担子。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王军在生活上加倍关爱学生,让乡村的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燃起希望,积极学习,改变命运。由于班主任工作出色,在年12月,他被评为“扬州市 班主任”。
编辑:华丽
审核:杜强王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