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善而从、视野宏通
——朱彬《经传考证》诠释特点初探
程希
(扬州大学文学院,扬州)
摘要:清代扬州学派 学者朱彬《经传考证》一书与其《礼记训纂》并为其代表作,其援据之确,考证之精,向为学者称道。《经传考证》一书呈现出汉宋兼采、不别门户,视野宏通、不拘品类,择善而从、不论亲疏,惟实惟是,不畏权威以及由考据而义理的诠释特点,是扬州学派内部由理学向朴学转变的重要见证,显示了扬州学派“求古学之是”的学术宗旨,对宝应乃至扬州学术起到了引领风气的作用,其包容开放、实事求是的学术品格亦值得我们当下学习和继承。
关键词:朱彬;《经传考证》;广博;宏通;求是
朱彬(—),字武曹,号郁甫。清扬州府宝应县人。乾隆六十年()举人。扬州学派 学者。幼颖异,生平自少至老,好学不厌。承其乡王懋竑经法,与外兄刘台拱相切磋,同治小学。又与李惇、汪中、高邮二王父子相结交,讨论经史每有所得,则以书札往来,必求其是而后已。于训诂、声音、文字之学,用力尤深。曾客居京师,足不踏贵人门,唯与王念孙、邵晋涵等以文章相爱重。汪中称其“有远见之识,有淳笃之性,有力学之志,有父兄朋友之益,是天以儒者之业责武曹也。”《清史列传》卷69有传。《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将其载入《皖派经学家列传》。平生著述甚夥,据笔者统计至少有21种,现存者也有18种之多。朱彬之代表作为《礼记训纂》49卷及《经传考证》8卷。前者被中华书局列入“十三经清人注疏”24种之一,代表了清人十三经新疏的 水平,版本亦达13种之多,向为世人所熟知。后者被阮元编入《皇清经解》,版本多达11种,对当时及后世影响亦颇为深远。此外朱彬还著有《尚书异义》4卷、《尚书故训别录》1卷、《朱氏支谱》、《邑乘志余》、《游道堂集》4卷、《白田风雅》24卷、《游道堂诗话》、《刘端临先生行状》1卷,编辑整理《刘端临先生遗书》、《玉山草堂课艺》,另外朱彬还批校了《大戴礼记》、《易传集解》、《周易音义》、《博雅》、《释名》、《毛诗注疏》、《吕氏家塾读诗记》、《温病条辨》6卷首1卷等。可谓一生自少至老,好学不倦,著述等身、成就卓著。
张舜徽先生《清代扬州学记》称其治学“和刘台拱一样,实事求是,讲求朴学。”赵航先生《扬州学派新论》和《扬州学派概论》二书均辟专章阐扬朱彬治学功绩,称其著述“揆之文义而安”、“求之古训而合”、“师之朱子而通”。刘建臻先生《清代扬州学派经学研究》则将朱彬列为扬州学派前期学者,重点对其《礼记训纂》一书的成书、校订、特点等给予探讨,称其“文字训诂精确”、“汇纂前说,要言不烦”、“不别户而分门”。目前对朱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礼记训纂》一书之上,而对《经传考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