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卡口排查更严更细。周凯程曦摄
多个小区实行封闭管理。肖文彭媛德龙摄
记者吴生锋胡俭陈洁文
随着大规模返城返乡潮和二代病例有可能多发形成新疫情的到来,我市疫情防控进入十分关键的新阶段。
“第二轮战役”已打响,全市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全面再部署,全民再动员,守牢市门、看住家门:“两站一场”(汽车站、火车站和飞机场)和道路临时检查点,管控工作查得更严、问得更细;各县(市、区)拿出硬核举措,守好守牢扬州的东、西、南、北大门;各级党员干部坚守一线,守好全市近个村和社区的“门”;广大市民不聚餐、不聚集,守好自己的小家门……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从启动一级响应机制到疫情防控措施再“升级”,体现了扬州这座城市的责任和担当。
守牢市门
“卡口就是阵地,人在阵地在!”
“所有来扬人员一律提前通过系统程序自查上报;对从疫情高发地区来扬返扬人员一律劝返;所有市外返扬人员须1小时内向属地村(居)委会或单位报告登记,并自觉落实14天居家医学观察,结束医学观察前一律不得外出……”2月5日晚,《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通过扬州发布等主流媒体传遍扬州人的朋友圈。
这份由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出的通告,对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再加码、再升级。市委书记夏心旻强调,守牢市门县门,看住园门家门,全力打好疫情防控的“第二轮战役”。
切断病毒从外部输入传播途径,是打赢战“疫”的关键。
1月21日晚,扬州在全省较早启动了“两站一场”(汽车站、火车站和飞机场)和道路临时检查点管控工作,关闭11个高速公路出口和镇扬汽渡,设置交通道口疫情防控点38个,按属地原则设置52个检测站,在检测站附近设置留验站,配备候检室、体温检测室和观察室,实行24小时在岗检查,每个检测站安排3名公安人员和2名医疗卫生人员,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逐步检查。
随着大规模返城返乡潮的到来,高速出入口成为疫情防控的难点和重点。“卡口就是阵地,人在阵地在!”一张全天候严防死守的严密大网全面展开——
昨天,扬溧高速瓜洲收费站出口处,众多车辆汇聚成一股车道。轿车、货车、客车等车辆缓缓驶向指定区域,所有驾乘人员有序接受疫情排查。“前段时间主要是严密防控湖北籍车辆,本地车辆乘客只需测量体温。现在即便是本省本地的车辆,都一律要登记详细信息,所有驾乘人员接受体温测量。”执勤交警徐飞表示,更严更细的查控,为的就是需要时更方便追踪排查。“疫情一天不退,我和战友就会一直坚守下去,牢牢守好扬州的‘城门’。”
“六圩口门是苏北运河的‘南大门’,也是阻断水路疫情输入的江河前哨,责任重大。”市地方海事局局长助理康万健表示,截至目前,水上交通指挥中心累计筛查重点船舶艘次,其中始发或者经停湖北水域船舶87艘次,乘员人次,未报告异常。“将对所有船只进行精准排查,坚决把好苏北运河的‘南大门’。”
疫情防控环环相扣,无论哪一环松了,都有可能造成全局的失守。“坚决守住扬州大门,是我们的责任,丝毫不能放松。”各县(市、区)都拿出了“硬核”举措——
为了守住扬州东大门,江都组织以党员为主的“尖刀班”,日夜值守在江都南、江都北、江都东、机场等4个高速卡口,逢车必查、逢人必检。
高邮在重点国省道干线公路设卡口检查点4处,又在与外县(市)交界处分别设置一级、二级管控点15个,坚持逢车必查、逢人必测,坚决把好关、守好门。
从2月6日0时起,宝应除疫情防控指挥、救护、民生保障和医用物资运输外,所有扬州以外人员、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宝应境内。
仪征在加强卡口检查力量的同时,对关键道口升级安装前端感知设备68处,以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守好扬州的西大门。
邗江、广陵、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科技新城等纷纷“升级”严防疫情外部输入的各项措施……
据统计,自查控点启动起来,全市共出动警力人次、交通执法人员人次、卫健委工作人员人次,检查各类车辆辆、人员人,其中重点疫区车辆98辆、人员人;火车站共检测进出站人员4.1万人次,机场共检查旅客约4.6万人次,进出港(站)旅客受检率%。
看住家门
做不怕得罪人的“黑脸包公”和动真碰硬的“门神”
看住园门家门,阻断病毒在全市内部的扩散,是打赢战“疫”的重中之重。
2日下午,省长吴政隆轻车简从赴仪征真州镇茶蓬村敬老院检查疫情防控工作,被敬老院院长赵雪梅“拦”在了门口,“最近疫情严峻,谢绝来访,杜绝外出,希望理解……”吴省长虽然吃了“闭门羹”,倒挺满意,他说:“疫情期间,看到你们实行封闭式严格管理,我就放心了。”
赵雪梅守住了敬老院老人们的“家门”,在扬州,还有无数的“家门”要守:全市共有多个社区、0多个行政村,还有众多的机关单位、企业商铺,更有无数的楼宇、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
这么多的“门”,谁来守?
大年初一,全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会议上,市委书记夏心旻一声令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城乡基层党员干部从春节休假状态“秒切换”到战时状态,成为社区和乡村的“把门人”;3日,更多工作人员奔赴疫情防控一线,下沉到基层,当好阻击疫情的“守门人”;平方公里的扬州城乡,被分割细化成了个网格,名网格员日夜紧盯村口、守牢入口、看好卡口;春节以来,无数市民不走亲访友,不聚餐、不聚集,守好自己的小家门……心手相牵、责任相连,全市上下共同筑起“防疫墙”。
4日上午,邗江区双桥街道卜桥社区念香苑小区在扬城最早启用双色“通行证”,常驻居民发放红证,返程客、出租户则用黄证予以区分。不仅要测量体温,还要仔细问询春节期间的行经路线,对身份证、手机号、车牌号,逐一核实登记备案。截至6日,主城区0多个小区发放了数十万份通行证件;0多个行政村在主干道设置了路障、路卡,暂时隔断邻村邻组的往来走动……
既要“硬隔离”还要“硬管控”——严禁串门、聚餐、打牌等聚集活动,“红事”一律停办,“白事”必须从简……
“硬管控”要落地、落细、落小、落实,就要有不怕得罪人的“黑脸包公”和动真碰硬的“门神”。对此,广大一线党员干部说:“不得罪少数不守规定的人,就会对不起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对不起全市人民。”
一个个奔波忙碌的逆行背影,也赢得了老百姓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开车外出的人少了,戴口罩、主动配合检查检测的人多了;串门、打牌、聚餐的少了,发现疫情线索积极举报的多了……上下齐心,众志成城,扬州构筑起了一道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