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残酷月光 > 宝应县旅游 > 宝应纪事到河西打蝗蝻魅力宝应

宝应纪事到河西打蝗蝻魅力宝应

发布时间:2023/4/6 12:41:33
北京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到河西打蝗蝻

文/何平

六十年前上小学时,星期天没什么事,作业也不多,那时更没有什么课外的兴趣小组之类的玩意儿,我们总会和同学们一起去玩。

秋天,我们会去河西打蝗蝻。从西门的摆渡过了大运河,再向前走,就是比较荒凉的田野了。说是去打蝗蝻,其实就是到野外去玩玩而已。尤其是我,好像从来没有打到过蝗蝻。

蝗蝻其实就是蚂蚱,不过蚂蚱个头比较大,身体的颜色也好看得多,还有绿色的,很神气的样子。

蝗蝻比我以前见过的蚂蚱小多了,灰头土脸的,都会躲在田里的泥垡头的后面,而且颜色几乎与泥土一样,很难分辨的,尤其我又是个近视眼,那时也没有戴眼镜。当然其他人还是会发现那些蝗蝻的。

我们在田野里跑来跑去,同学们拿着葵花秸子当成武器,有的就脱下上衣,拎在手上抡来抡去,也能把小小的蝗蝻打住。打到了蝗蝻,他们会用小口袋装起来,戴回家去喂鸡。

每每我们都是下午出发,玩到天黑才回家。同学把战利品送给养鸡的人家喂鸡,过那些鸡抢着吃小蝗蝻的样子,也很好玩。据说这些蝗蝻是“活食”,鸡吃了肯下蛋。

后来我才知道蝗蝻其实是高蛋白的食品,还有人喜欢吃呢。我在山阳供销社时,有一位老家在山东的吴主任,他就很喜欢把蝗蝻用油炸着吃,说是非常好吃的美味。也有人说,用蝗蝻和肉一起烧,也是不错的。

插队时我也才知道,蝗蝻的为害是一种很可怕的灾害。有昆虫学家统计,从公元前年(鲁桓公十三年)至公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止的年中,共发生蝗灾次。而宝应也是蝗虫肆虐的重灾区之一。

宝应历代的县志都有关于蝗灾的记载,基本上是只要干旱就会有蝗灾。我们生产队经历过蝗灾的老农民说,蝗虫来的时候,遮天蔽日,黑压压一片,好好的大白天一下子变成了黑天瞎地,伸手不见五指。等到蝗虫过去,天又明亮了,可田里的麦穗全都没有了,全被蝗虫吃噬一空,只剩下光秃秃的麦秆了。

《清康熙宝应县志》上说:“(崇祯)十二年,旱。飞蝗北来,天日为昏,禾苗食尽。”又说:“(康熙)十八年,旱蝗遍野,民无遗禾。”可见蝗虫为害之烈。

明清两代的宝应,除了大水就是大旱,而大旱年发生蝗灾的十有六七,旱蝗,成了县志上使用频率很高的词组。

而以前对于蝗灾几乎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人们只能寄希望于神灵。宝应有刘猛将军庙,就是用来祭祀蝗神、祈福免灾的。《清道光宝应县志》有记载:“刘猛将军庙在城东,旧名太平庵。正月十三日,冬至后三戌日、六月十五日圣诞共三祭。刘猛将军神像,旧在南镝楼,乾隆年间,移奉于此,屋宇卑隘不称。道光丁酉年戊戌以来,江南北蝗不为灾,大吏奏请御书‘福祐康年’匾额,以答神贶。知县刘光斗劝捐重修。并恭摹赐额于神座上,外建大门、戏台。”

传说刘猛将军即南宋抗金名将刘锜(~年),他和岳飞同是南宋抗金名将。因受张俊、秦桧排挤,被剥夺军权,改任地方官,受到人民爱戴。刘锜曾于宋高宗绍光六年至三十一年间(~年)先后驻军或转战于镇江、扬州、金陵、平江、巢湖、合肥一带,其战功显赫,深得这一带民间人心。而这一带正是蝗虫的滋生多发区,所以刘猛将军庙独起源于太湖地区,在江南江北都很普遍,为纪念刘猛将军举行的庙会(猛将会)也特别多。刘锜更被封为灭蝗之神:“宋景定四年封刘錡为扬威侯天曹猛将,有敕书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余。’”

今天的宝应城,已经找不到刘猛将军庙了,起码是我这个年纪的人都毫无印象了。而关于蝗蝻留给我们的也仅仅是那童年时代的去河西打蝗蝻的记忆了。不过听说,最近十多年来,我国河北、河南、山东、天津、新疆等13个省区市多个县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蝗虫的灾害,这不能不令人产生一丝忧虑,但愿那个“旱蝗遍野,民无遗禾”的时代一去不再复返。

(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来源:胜宝应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yingxianzx.com/byxly/1668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