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残酷月光 > 宝应县旅游 > 宝应曹甸慈姑之乡慈姑香魅力宝应

宝应曹甸慈姑之乡慈姑香魅力宝应

发布时间:2022/8/15 15:15:36

金秋时节正是慈姑生长旺季,我来到“中国慈姑之乡”——宝应县曹甸镇下舍片区。

宋代大诗人杨长孺在七律《茨菰花》一诗中写道:“长叶翦刀廉不割,小花茉莉淡无香。”只见那一畦畦、一块块、一片片碧绿的慈姑,秋风吹过,满田的慈姑叶便会发出“沙沙沙”的响声,那一朵朵茉莉似的慈菇花把“慈姑之乡”点缀得更加美丽。#宝应#

宝应种植慈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代《隆庆志》《万历志》、清代《康熙志》《道光志》以及《民国志》的物产种类中均有慈姑种植的记录。清代被列为朝廷贡品。年版的《农业辞典》列下舍慈姑为地方优良品种。年《中国土特产大全》专门介绍下舍慈姑。

据有关资料记载,慈姑又叫白地栗、茨菇、剪刀草、燕尾草、蔬卵、华夏慈姑、水芋,是泽泻科,属水生蔬菜。根据种植时间的早迟,有早水慈姑和晚水慈姑之分。早水慈姑一般种在刚开发的、不宜生长水稻的荡田和面积不大的低洼田里,在大伏天栽植;晚水慈姑是用收割完早稻的水田,在立秋后一周内栽植。

慈姑从育苗到刨挖收获,要经过夏、秋、冬三个季节,有明显的温差变化。大暑天,头顶烈日栽慈苗;冬腊月,北风呼啸忙收获。为了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下舍人在慈姑的栽培模式上作了大胆的创新,由过去传统的全年一季种植模式改为油—稻—慈+藕—稻—慈等栽培模式,实行轮作套种,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慈姑之乡”的下舍慈姑有侉老乌、紫皮子、大白皮等品种,尤其是紫皮子历来以粉足、味甜、个头大、营养高而著称。年,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论证,并注册“紫圆”商标。在屈舍村,村民告诉我,这里出产的慈姑个头大而圆,有的重达40多克,嘴子短而粗还带弯曲,产量高、品质好。年11月获得“中国慈姑之乡”称号,年11月“紫圆牌”慈姑又被原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下舍人不但擅长种慈姑,还善于吃慈姑。过去,慈姑是人们果腹充饥的食品之一,做成菜肴的品种只有慈姑烧大咸菜、慈姑烧肉、慈姑豆腐汤。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讲究吃得营养,把慈姑与许多荤素食材搭配,做出慈姑焖牛肉、拔丝慈姑、慈姑丸子、油炸慈姑片、煎慈姑饼等多种菜肴。

现在,慈姑菜被家常菜馆、农家乐饭店广泛运用,把慈姑与肉、鸡、鱼、猪大肠、大蒜、豆腐等结合做成冷、炒、煎、羹、汤等菜品。年5月《曹甸慈姑烹饪技艺》被列入县级“非遗”公布名录,下舍片区顾金凯制作的慈姑烧肉、慈姑豆腐羹制作技艺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和传承人,当地人为招待客人和亲朋好友,一般都离不开慈姑和其他食材配制的菜肴。特别是用慈姑制作的“全慈宴”,风格独特,别有一番风味,让人百吃不厌,回味无穷。

作者:郝立良

来源:扬州学习平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yingxianzx.com/byxly/1446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