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残酷月光 > 宝应县旅游 > 吴仁欢唐宝应元年官至朝散大夫石州刺史

吴仁欢唐宝应元年官至朝散大夫石州刺史

发布时间:2022/4/1 10:09:19

吴仁欢唐宝应元年官至朝散大夫石州刺史

发布时间:-01-:06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吴蜀丰报道)吴姓从古至今在中华百家姓中举足轻重,吴氏家族英才辈出,无论是在政界、军界、商界、学术界、医学界,还是在海内外商界、政坛及演艺界,吴氏子弟都是业内佼佼者,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吴姓人的骄傲,也是吴氏后辈学习的典范和榜样。

吴仁欢(——),字怀忠,一字世达,居古黟赤山镇。是祁门建县后的 任县令。唐宝应元年(),江南饥荒,民不聊生,歙人方清率饥民起义。永泰元年(),义军攻下歙州,据赤山镇,设阊门县。仁欢聚本地武装数千人,攻剿方清义军。义军营垒被击破,战败而退。歙州刺史孙公绰上奏其事,朝廷授仁欢为朝散大夫、石州(治所在今山西离石)刺史。

永泰二年(),方清战败牺牲。仁欢以赤山镇赋役繁难不便,奏请建县。朝廷诏划黟县六乡和浮梁县东北,委仁欢建县。仁欢统筹规划,“方其街如田字,曲其水如之字,井列七星,桥分八卦,城环百武,门通七乡”(《吴氏重修宗谱·尤侯建县右吴公祠碑铭》),以志和祖基为县治,改镇为县,合祁山、阊门二景曰祁门县。事成,朝廷仍命知石州事,从政二年,以父母年老上表乞回乡任职,朝廷恩准带刺史俸知祁门县事。仁欢在任9年,百姓安居乐业。后升郑王府长史,辞不就,隐居县西武陵。元和二年(),卒于乡,终年80岁。

唐代宗宝应元年(),江南饥荒,民不聊生,歙人方清率领饥民起义,永泰元年(),攻下歙州,杀死歙州刺史庞睿,占据黟县赤山镇,设置了阊门县。吴仁欢乘机而起,聚集本地武装数千人,配合官兵,第二年平定了方清起义。代宗下诏召他入朝,授予朝散大夫、石州(治所在今山西离石)刺史,恩赐紫金鱼带。

据说祁西武陵源,原名松林源,吴仁欢胞兄吴仁政喜爱山水,一日游至此地,遇一老叟引入山林,手指山巅一亭说,八仙之一的蓝采和曾在此吹笛。吴仁政认为这是仙人指点,又爱这里山林清幽,遂与吴仁欢携子来此筑庐定居,过着耕读的隐居生活。

吴仁欢死后,祁门百姓在武陵源建了“吴长史祠”纪念他,后祠迁至县城。自唐至清,祭祀不断。(摘自《祁门风物》)。

朝散大夫是一个中国古代文阶官制度,朝散大夫,文散官名。隋朝始置朝散大夫,唐朝因之,为从五品下,文官第十三阶,至明朝时废除。白居易当过朝散大夫,还为此著有诗作《闻行简恩赐章服喜成长句寄之》。,朝散大夫相当于现在地级市市长。刺史,是州的 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部长级别。

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 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

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 世家史记传。

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

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yingxianzx.com/byxly/1331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