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残酷月光 > 宝应县环境 > 淄博蒲公故里蒲家庄走马观花看一看

淄博蒲公故里蒲家庄走马观花看一看

发布时间:2022/9/28 15:28:03

蒲公故里蒲家庄走马观花看一看

蒲家庄民俗建筑群,位于洪山镇蒲家庄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庄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清代 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故乡,村内保存着完整的具有明清风格的乡土建筑,占地平方米。进庄经过“蒲公故里”的牌坊向东,两侧商户云集。这里是村西头是淄川——蒲家庄公交车站处;南北是湖南路,交通方便。

通往蒲家庄的道路上绿树成荫,环境清新。

从路口向北走,西侧是蒲家庄正在建设中的工程项目。

中国聊斋城碑刻指示牌,很像淄博版图。

村中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蒲松龄故居”,村庄原有土围墙,并建有四个村寨门,现保留有北门“景徵”,西门“平康”,东门“仙乡”及村北、村东原围墙余米,呈段状分布。

村内街道以贯通“平康”、“仙乡”两门的东西街为主道,与南北主道交叉,形成十字街主干道。

村内有小巷15条,其中东西主街为青石板路,南北主街由一米见宽的石灰板沿街铺成,其他小巷多为泥土路面。

蒲家庄石铺路上古树参天,民房保持原有清朝风格。

蒲家庄民居

蒲家庄华野整军处纪念碑遗址,位于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村中、东西石街路南,该处占地50平方米,建有6米高的纪念墙。

年2月下旬,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取得莱芜大捷后,集结于淄川休整,司令部设在蒲家庄。淄川县委县府星夜发动群众筹粮万斤,华野前委于3月8日至12日在大荒地(现淄博矿务局驻地)召开了师以上高级干部会议。这次会议从思想上、理论上和作风上武装了与会同志和广大指战员的头脑。经过两个月的休整,我华野战士又取得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的全面胜利。而后大军挥师南下,配合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华野整军在淄川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纪念墙上镶嵌一块长5米、宽2.5米陈毅司令员与淄川人民亲切握手的浮雕。

华野整军纪念碑舒同题

一九四七年二月下旬,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获莱羌战役重大胜利后,集结于淄博、临朐一带作短期休整。司合部即驻淄川县蒲家庄,为支援大军休整,中共淄川县委,县府星夜发动群众,清仓扫囤,筹集六百万斤小米以供给养,部队休整期间华野前委于三月八日至十二日在大荒地洪山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央指示,总结作战经验,动员指战员搞好思想建设,加强军事训练,以迎接中国革命新高潮,经近月休整,全军将士斗志锐增,于四月下旬至五月中旬,连续夺得泰蒙、孟良崮战之全胜,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出东的重点进攻,尔后,大军挥师南进,转入反攻,配合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屡立赫赫战功。转瞬四十九年过去,华野淄川整军对部队建设的历史贡献及其在人民解放事业中的不朽功勋和光荣革命传统,定在我区世代相传,并永远激励后人为祖国的统一与富强而不懈奋斗。

中共淄博市淄川区委员会

淄博市淄川区人民政府

一九九六年八月一日立

华野整军纪念碑

设计李振才

施工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

一九九六年八月立

东西街上有三棵古槐,树冠生长茂盛,行在树荫下很凉爽。

古槐

古槐

国槐树上的疤痕,好像一只狐狸趴进树洞里露着屁股在嬉戏。

蒲松龄故居,位于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东西大街中段路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松龄故居售票处,票价40元。

蒲松龄故居门两边红灯笼高挂,郭沫若题写的“蒲松龄故居”金字门匾高悬于故居大门。

故居坐北朝南,现有4个院落、7个展室,展览面积平方米,占地面积平方米。

年遭日军焚毁,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拨专款修复,年设立了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年建蒲松龄纪念馆。故居原有北屋三间,东西厢房各一间,东向门楼一间。均为乱石墙基,青砖柱门窗,灰瓦硬山顶,小青瓦接檐。其中聊斋正房坐北朝南,面阔10.35米,进深5.11米,脊高5.46米,建筑面积52.89平方米。蒲松龄故居属于典型的北方乡土建筑,故居现已成为聊斋文化研究中心。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松龄(~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 ,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蒲松龄“性朴厚、笃交游、重名义”,尝与同邑李希梅、张笃庆诸名士结为“郢中诗社”。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有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 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另有文集、诗集、俚曲以及关于农业、医药、天文、教育等通俗读物多种。《淄川县志》誉其“以文章风节著一时”。

屋内路大荒手书的“聊斋”匾额迎门高悬,匾下悬挂着蒲松龄老先生的画像。画像两侧是郭沫若书写的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正堂既是蒲松龄先生的岀生地,也是聊斋文化的发源地。

蒲松龄故居门前南边摆摊卖饮料、纪念品的商贩,摊主热情和前来参观的游客打招呼。

村中现有百年以上的建筑6座,50年至年间的建筑14座。

村落占地亩,居民余人,村民中蒲姓村民占大多数。

街里游客稀少,街道上有点冷冷清清。

远远望去,东城门楼下有几个当地村民在下棋拉呱。

“仙乡”东城门下,插着几把大伞,买冰棍和葫芦等工艺品的商贩,生意清淡。

城墙城门,古色古香。

聊斋园聊斋城售票处票价80元/人。

村东沟壑内有一水井,古时常满而溢为溪,故名满井。据康熙五十二年(公元年)蒲松龄撰写的《重修龙王庙碑》记载:“淄东七里许,有柳泉。邑乘载之,忘胜也。水清以渝洌,味甘以芳,酿酒旨。瀹增茗香。泉深丈许,水满而异,穿甃石出焉,故以又名满井。”这是尚能找到最早“柳泉”和“满井”称谓的惟一文献记载。

广场东面北边,很多艺术家、能工巧匠们在此开设门面,舞文泼墨宣扬聊斋文化,招揽生意。

聊斋城看到银行押款车来接款,感慨万千!希望旅游景点带动当地经济更好地发展。

蒲松龄一生秉性耿直,愤世嫉俗,常借狐鬼故事对当时腐败现象进行谐谑,其文章诡诙块垒,自成一家。

蒲松龄墓,位于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东米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坐西南朝东北,现存封土高2.2米,直径8米,占地面积60平方米。墓前有碑楼1座,碑楼前1.5米处设有石供桌和香炉。碑文由文坛巨匠沈雁冰书写。原有清雍正三年(年)张元撰写的墓碑,文革”中连同墓葬一同被毁。墓中出土蒲松龄简单的生活用品,现在蒲松龄纪念馆展岀。碑楼和墓表重建于年。蒲松龄墓地处蒲氏家族墓地,又名“才子茔”,墓地內遍植松柏,庄严肃静,环境优雅,尚有古柏数株。元代般阳路总管蒲鲁浑和蒲氏族蒲璋之碑矗立墓园中,蒲松龄之父蒲槃及其长孙蒲立德均葬于此。

聊斋城停车场

聊斋城停车场

聊斋城停车场上车辆来来往往,游客络绎不绝。

聊斋城停车场周边环境优美。

坐落在蒲家庄的淄川区洪山镇松龄小学,希望学子们能够沾到蒲公的灵气,能够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多出为国家和人民有用的栋梁之才。

正在建设中的学校操场,面貌焕然一新。蒲家庄变了,变得越来越美丽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yingxianzx.com/byxhj/1474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