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刚过,宝应县柳堡镇的王雨森就遥控起植保无人机,在广阔的农田里飞翔,检修、测试农机具,为春耕春种做准备。
“95后”王雨森大学毕业后返乡务农,他承包了多亩农田,用先进的智能技术,让种植变得更加简单、高效,扛起科技兴农重任,为乡村振兴贡献着青春力量。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返乡务农的梦想,我在初中时就‘种’下了。”王雨森说,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农村追求少年时的梦想。为了提升自己,他一边自学农科类理论知识,一边跟着父亲跨区域开展机插秧作业,从江西南昌的早稻到安徽郎溪的中稻,再回到家乡宝应进行晚稻的机插秧作业。从南到北,在田间边学边看,边做边想,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
年,王雨森承包了多亩农田,正式迈出了创业 步。这一年,从小麦旋播一体化作业到病虫草害无人机全程防治再到水稻机插秧大面积育秧、大田全程机插秧,王雨森始终把新的农机技术放在首位,一步一步将自己的所学积累和实践相结合,和家人一起在田间挥洒汗水,并主动跟身边农户分享经验,带动解决一个又一个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为帮助周边农户开展飞行防治,王雨森购置了一台新款大疆T20植保无人机,有效地控制了小麦赤霉病和红蜘蛛蚜虫以及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等一系列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他还将无人机新技术与大田作业相结合,让稻田的施肥实现了全程无人化作业。
“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轻松,让种植变得更加简单、高效,这是我的目标,”王雨森介绍,新时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农机具,尽管现在大田作业“无人化”还处在初始阶段,但在未来肯定会有更多高效的农机具及智能农机等一系列新装备,因此,把先进的智能农机应用到实际,这是和他一样的“新农人”的使命。
很多长辈曾问王雨森:“人家都往城里跑,你为什么回乡种田?”王雨森都是耐心地解释:“老辈人种田‘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们生活在 的时代,就是要颠覆和改变这种传统方式,用先进的智能技术开展农业生产。”
虽然返乡创业时间不长,但王雨森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普及农业知识和新技术,践行着科技兴农的目标,让农民增收、幸福,同时也影响着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农业生产一线中去,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年,王雨森获得“江苏省 共青团员”称号。
来源扬州发布记者刘峰生宫鋆煜文/图
添加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