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残酷月光 > 宝应县环境 > 解密宝应方言仇加顺

解密宝应方言仇加顺

发布时间:2021/6/18 11:17:19

语言的背后,是文化的沉淀,方言往往体现这一地方的历史的、人文的历史积累。考察宝应方言的一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家乡的历史文化。

01

宝应方言中保留大量苏州吴语的词汇或发音,究其原因,也是宝应地区居民多为苏州移民这一历史有关。宝应方言中,带有许多苏州方言的残片。例如:死样怪气——有气无力、装赖样;搞七捻三——纠缠在一起,分不清爽;敌卫——特地;日不做夜磨嗦——该做时不做,拖到不该做的晚上去做;夯八啷汤——一骨脑儿;奥糟——脏兮兮或心里憋闷;寿头——没事找事的人,没出息的小混混,有点二百五;妄输妄(宝应人受苏州人发音影响,把“输”也说成“si”)——横下心来什么都不怕;狗B倒倒——罗唆,找麻烦,干扰;出豁子(宝应人把“豁”字念成“滑”字)——糟糕,有问题,出差错;窟郎头——骷髅等等,以上这些词汇,是苏州方言与宝应方言共有的而且意义完全相同。为什么宝应人尤其是高邮与宝应交界地区会带有这么多的苏州方言呢,这是因为太平天国失败之后,官府开始对起义的百姓进行镇压,苏州阊门一带的老百姓纷纷逃离家乡,来到兴高宝交界的地方,一百多年来,还留有故乡的方言碎片。人们在入睡时,总在静夜思,在思念故乡,所以,这老苏州的遗民们说睡觉就叫“上苏州”,这是深藏思乡情结。苏州是明清时的发达繁华都市,比其它地方早用自来水,但早期的自来水往往中断,苏州人就会说,啊,不好,不来水了,现在宝应也有不少人把情况不妙、手艺不精、成绩不好说成“不来斯”(苏州人说“水”与“斯”同音)。苏州人说猪油,宝应很多人也称猪油叫“脂油”(实际上这“脂”就是苏州人所说的“猪”的口音)。这可以说明,宝应一部分人的祖先就是苏州的“下放户”。

02

“……的不……”,在宝应方言中经常出现,所有“……的不……”格式的词语,都带有贬义。例如“夯的不羁”(做事、说话不知轻重,打人下手过重,干活用力过猛等)、楞的不怔(意思也是做事、说话不知轻重,打人下手过重,干活用力过猛等)、懞的不懂(不灵活,犯迷糊,说话做事有些冲)、“傻的不机”(傻,笨,装憨)、“瘆的不达”(让人目不忍睹的惨象,说得让人不堪入耳的脏话,心里发毛)、半的不吊(半吊子,二百五)、阴的不出(阴险,使坏)、绵的不缠(不干脆,不利索)、郞的不当(朗当,不诚实)、意的不细(吃的东西油腻,不很清爽,说的话做的事有点暧昧)、意的不次(犹豫不决)、歪的不跩(歪瓜裂枣,怪异,不正经)等等。这种格式的方言, 一个字无论是哪种调号,宝应人说起来一般多是第四声或入声韵(关于入声韵,下面有所谈及),语调中充满鄙夷和不屑。

03

宝应人常说的“波斯献宝”,就源于隋唐时期,那时候中国与西亚交往颦乃,常有波斯人来扬州“贡献”一些物件(例如钟表、波斯珐琅彩瓷器等),这就是所谓“波斯献宝”,估计这些“贡献”物品并非生活必需品,多为摆设、装饰品之类,今天,人们已经用这个词来形容显摆、作秀、炫耀、小题大作。

04

宝应方言的发音,无翘舌音,多入声韵。入声韵,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声调,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收尾的韵,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宝应人形容这个声调“捉头捉脑”的,如:屋、北、物、恰、薄等字的读音,入声已经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不复存在,这些读音一般不能用现代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你一定听到宝应人常说的“箬在”(菜篮子)“桌在”“袜在”(宝应人在说名词后缀“子”的音都是“在”),这就是入声韵。因为它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声调,一些古代诗词,用宝应方言读出,特别有意味,例如陆游词《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这里的“恶”“薄”“索”“错“都读入声,用宝应方言读出,那种苍凉哀惋、无可奈何、痛心疾首的千古愁绪,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且意味久远!(如果把这里的“错”读成“cuò”,就真的“cuò”了)。

主编/阿紫

责编/无言

视觉/简歌

MORE推荐阅读

彼岸并不遥远

许可

这是我的号码,可以随时联系我

七哥

王进

老邻居

白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yingxianzx.com/byxhj/1049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