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随俗
积极适应当地环境
“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陕西省定边县地处陕、甘、宁、蒙四省交界,平均海拔米,严重缺水。支教团成员从超市买来桶装水,女教师像“女汉子”,扛起水桶一口气上四楼。他们每天吃馒头、小米粥、荞麦面和马铃薯粉条,努力适应当地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这里早晚温差大,着凉感冒是常事。金玫宏老师深夜突发胃痛,医院,有的挂号,有的取药。这里气候干燥,老师们口唇干裂,还有的老师经常流鼻血。“多抹唇膏。”“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睡觉前,记得在房间地面洒些水。”困难面前,支教团成员不忘相互帮助和督促提醒。教研一体
创造性开展教学工作
支教团队的7名教师由学前教育、小学英语、初中数学、化学以及物理、高中英语、中职电子商务7个学科的 教师代表组成,他们分别被分至定边县第五幼儿园、第五小学、第五中学、第六中学、定边中学以及职教中心六所学校。开学 周,他们积极开展调研活动,针对各个学校需求, 施策、集中发力。来至曹甸高级中学的宋敏老师担任定边中学高一年级的英语教学,班级学生大多来自周边各个乡镇,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宋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创造性地开展了“订单式”教学。毛乃宏老师悉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组织与实施综合活动,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金玫宏老师制作了英语教学课件,用卡通以及动漫人物吸引学生注意力,打造趣味课堂。杨友松和鲁衍达两位老师被分至同一所中学,宿舍和上下班路上,他俩就“如何将当地传统的教,翻转为孩子主动地学”展开积极讨论。王洪年老师要求班级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记笔记、制订纠错本,他说引导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王素晴老师在实施当地园本课程的过程中,融合与渗透了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理念,让孩子在学习与游戏中获得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快乐体验。示范辐射
携手并肩共同发展
小徐在定边县第五中学担任化学老师,她发现班级学生对化学课兴趣不浓。“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杨友松老师听了她的课后,提出了“化学实验能让学生增强学习化学兴趣”的建议。杨老师还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就“如何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如何将实验的权利交给学生?”与小徐展开研讨,引导其通过认识、澄清与分析问题,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王素晴面向定边县第五幼儿园全体教师开设了《班级室内环境创设的思考》《关于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两场讲座。鲁衍达、金玫红、毛乃宏、王洪年、宋敏五位老师也积极通过公开课或讲座形式,与当地老师进行切磋和交流。“月明荞麦花如雪。”7名支教老师来陕北定边时,正是荞麦花开的鼎盛季节。他们为了中西部教育合作,带着家乡荷的高洁品行而来,却又恰似这里的荞麦花,地处深谷远山,却有坚守教育报国的心胸与情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