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延龙通讯员李晶郝思军
“客户最喜欢我们种植的‘大白皮’慈姑了,这种慈姑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因为慈姑有‘万万顺’之意,也很喜庆,大家一般在春节都要吃慈姑。”已经是腊月二十六,宝应县曹甸镇下舍村慈姑种植大户郝华还在忙个不停,他要赶在春节前把客户订购的慈姑全部送到手中。见到记者,郝华开心地说,今年种植慈姑,真的赚了。
下舍是全国闻名的“慈姑之乡”,慈姑种植历史悠久。年,曹甸镇屈舍村农民引进了日本“小黑皮”新品种,并定名“紫圆”慈姑。该品种由于个头小、肉质紧、价格高等优点,耐贮藏、口味香,市场畅销。七年前,郝华做起承包大户,种植慈姑百余亩。然而,郝华通过市场分析,发现“紫圆”牌“小黑皮”慈姑属于中高档食材,主要被饭店看好。在市场上,“紫圆”牌“小黑皮”慈姑价格相对较贵,且个头较小,市场份额有限。郝华告诉记者,下舍的土质属于油泥土,有机质丰富,非常适合慈姑的种植。浙江“大白皮”慈姑品种偏爱曹甸的油泥土。于是,郝华大胆引进“大白皮”慈姑到下舍种植。年轻人的敢闯敢试敢干成就了郝华。第一年,郝华种植慈姑便取得了大丰收。亩产慈姑斤,当年收入30多万元。同时,郝华也成了当地引进“大白皮”慈姑新品种的“第一人”。这两年,郝华扩大种植面积,种植“大白皮”慈姑亩,按慈姑平均亩产斤、每斤3元计算,毛收入便有多万元。除去肥料、人工成本,收入也较为可观。“今年,将再增加亩慈姑种植面积。只要智慧加勤劳,相信一年更比一年好。”新年到来,郝华幸福满满,信心满满。
屈舍村种植大户顾夕友告诉记者,自己种植慈姑已经有17年时间,对慈姑种植摸索了不少经验,基本每年慈姑种植都会有好收成。他种植慈姑亩,亩产已由过去每亩斤左右上升到目前每亩斤左右,收入也实现了翻番。
顾爱军也是屈舍村的慈姑种植大户,种植慈姑多亩。去年因疫情影响,不少饭店关门,他种植的“紫圆”慈姑损失较大。为了建一个冷藏库,花掉了30多万元。而年,疫情稍有好转,他的慈姑销售供不应求,不仅填补了上年亏空,收入也让他非常满意。“慈姑大丰收,春节也过得舒心。”面对记者的采访,顾爱军显得非常的自信。他说,慈姑种植,行情越来越好,自己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争取来年有更大更好的收成。
在曹甸镇采访,提起慈姑种植大户,都会让人羡慕不已。人们在点赞他们获得大丰收的同时,更为他们勇于开拓、敢于创业的劲头点赞。
曹甸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镇慈姑种植面积有多亩,种植规模位居全县之首。随着慈姑品牌影响力的增大,全镇慈姑种植大户有10余户,慈姑的种植、销售红红火火。
编辑:华丽
审核:杜强王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