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我对长三角一体化的亲身体验只有‘包邮区’,现在又多了高铁直通家乡。”
年2月10日晚,记者来到上海站乘坐高铁返乡探亲。这是记者 次乘坐高铁回到家乡江苏省淮安市过年,也是千千万万苏北游子的 次。
年12月,通往淮安的高铁一开通,记者沉寂许久的高中校友群便热络起来。“对我来说,高铁主要意义就是节假日不堵车。”“过年坐大巴,就像坐老虎凳,你还不知道要坐多久。”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兴奋地讨论起高铁班次和票价。随着时间推移,话题变成是否回乡,以及家乡防疫政策等等,一直延续到春节前夕。
不似往年春运,上海站里人流有限,尤其儿童寥寥无几。一切有条不紊,所有乘客都戴着口罩,大家并不急躁,没有往年人声鼎沸的喧嚣之感。候车室里有孩子在静静读书,还有几位白领打开电脑坚持工作。
候车室里孩子静静阅读英文书侍佳妮摄
在候车室里,记者遇到了程序员孟先生,他从上海前往连云港。今年他没有留在上海就地过年,是因为父母养了12年的宠物狗刚刚去世,心情不好,他想回家安慰父母。
12年前,孟先生离家求学,他的父母为排遣寂寞,从朋友家领养了一只博美幼犬,取名“小汤圆”。“养久了,我爸妈说那只狗是他们的女儿,我的妹妹。”孟先生觉得有点好笑,但也很欣慰父母得到了陪伴。如今他理解父母的伤心情绪,也想体验一次坐高铁回家过年的便利,于是征得公司同意后买了通往家乡的高铁票。
说起没有高铁时的春运经历,孟先生竹筒倒豆子般停不下来。有一年春节前,孟先生坐大巴车回家,在江阴大桥附近堵了三小时,他强忍内急,憋得十分难受,到现在记忆犹新。“之前我经过江阴大桥,真不夸张,看到那四个大字,我内心颤抖了一下。”他记得,以前网络上流传一则段子:“东北人到家了,苏北人还在江阴大桥上看月亮。”
曾经,孟先生尝试过从上海坐高铁到南京站,再从南京站坐大巴车到连云港,希望节约一部分时间。他好不容易买到大巴车票,没想到往返大巴车堵在路上,不能按时到达车站,也就不能按时发车。另一方面,有不少加班车次没有坐满,驾驶员纷纷到候车室吆喝:“有去某某地的吗?跟我走!”立即就会有一群人围上去,而空位却只有一两个。自称“反应比较迟缓”的孟先生,在错过了很多前来吆喝的司机后,终于抱住一位司机的胳膊不松手,跟着他上了大巴车,“那心情和抢着上挪亚方舟差不多”。
而今年,孟先生只要乘坐三个半小时高铁,就能回到家乡。他最想说的就是一个字:“爽!”再也不必心怀忐忑,不必狼狈返乡,孟先生说:“以前我对长三角一体化的亲身体验只有‘包邮区’,现在又多了高铁直通家乡。”
淮安东站,一名年轻男子一瘸一拐出站,言辞兴奋侍佳妮摄
上车后,记者发现车厢里有不少空位置。偶有人低声交谈,口吐相似的乡音,令人感到亲切。从苏州站上车的高女士,目的地是宝应站。宝应是扬州市下辖县,地处扬州北缘。谈起高铁,口罩也掩藏不住高女士的笑意:“以前总盼着高铁通到扬州,没想到规划的时候带上了宝应,一步到家。”事实上,除了宝应,连淮扬镇高铁在高邮、涟水、灌南、灌云等县级行政区均设有站点。
高女士是80后,从事销售行业,儿子今年5岁。本来她考虑在苏州原地过年,但她90岁高龄的奶奶一直念叨着想见孙女和小曾孙。“老太太特别逗,耳背好多年了,别人叫她,她听不见,我儿子一叫:老太!她立刻就答应。”高女士笑道。
和家人仔细商量后,高女士认为苏州和宝应都是江苏省内低风险地区,问题不大,公司也批准高女士返乡。况且今年可以坐高铁来回,不必受旅途奔波之苦,于是儿子一放假,高女士父母就到苏州把孩子接回了宝应老家。坐在高铁上,她打开背包,记者看到包里塞满她给儿子买的玩具和零食。
多年来,高女士一直自驾返乡,平时开车三个多小时,春节就难说了。她记不清最长的堵车时间,只隐约记得有一年堵了十几个小时,当时冰天雪地,好不容易到了服务区匝道前,等待进入服务区的车堵成长龙,根本开不进去,她只能下车步行,“风从脸上刮过去,简直像在削水果。”高女士觉得,往年春运最辛苦之处就是不敢喝水,怕上厕所,回到家“嗓子都冒烟了”。
一路上,高女士时不时望向窗外。窗外一片漆黑,但她感到,家乡越来越近。快到站时,高女士打开一盒腮红,用指尖摩挲沾上腮红,再小心翼翼伸进口罩里,涂抹在双颊上。高女士说,父母会开车来车站接她,她希望自己摘下口罩时看起来脸色红润,让父母看了安心。
不仅春节,京沪高速上海至苏北段,几乎每逢节假日都会堵车,严重时车流甚至一动不动。记者曾听闻,个别车辆在堵车中生生将汽油耗尽,或遇到碰擦事故却无法处理,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堵车;也听说过往年有自驾游客自娱自乐,干脆将车前盖当桌面玩起了纸牌,还亲眼见过有人下车打太极,锻炼身体。
江苏省内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为日常客运货运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容量有限的高速公路,不能取代高效可控的轨道交通。连淮扬镇高铁和盐通高铁贯通,结束了苏北向南不通高铁、江苏南北高铁不能衔接的历史,对于苏中苏北经济发展,以及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也温暖了无数人心和归乡旅途。
淮安东站外景侍佳妮摄
栏目主编:李宝花文字编辑:侍佳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