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纪念华克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
文图/宗和
今年是华克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为缅怀先贤,4月2日下午,宝应县政协联谊会召开“纪念华克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座谈会”。
华克之,宝应县氾水镇人,生于年,年逝世。他是我党隐蔽战线上的传奇英雄,曾任国家安全部顾问。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在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时期,他挺身而出,赤胆忠心,屡建奇功。
参加座谈会的有,华克之女儿曹芸瑄,《华克之传奇》作者韩厉观、陈立平,县政协副主席、县政协联谊会会长王松年,赵文澜、华占全、沈立德、花培元、王振海、许荣干、成明珍、刘世昌、王强、赵跃、张磊等老领导老同志。会上,与会者热情发言,他们或深情讲述,或激情朗诵,表达了对华克之这位革命英雄的崇敬、景仰之情,并表示要传承、学习他的革命精神。
曹女士发言,她代表家人致谢县政协召开这次座谈会,并感谢在座各位的深切缅怀。她在发言中,还转述了国家安全部对华克之同志一生作出的高度评价。
本期特推出纪念华克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座谈会专辑。
华克之同志百岁诞辰祭
赵文澜
少小怀孤志,天马欲行空。
光明与正义,所向亦所从。
初服三民策,其志在大同。
独夫擎黑帜,水火不能容。
一刺惊世界,伤不及元凶。
顾此非长策,前景忽朦胧。
辗转寻真理,马列为归宗。
延安聆圣教,豁然亮心胸。
终生不二怀,耿耿对苍穹。
投身隐蔽线,复蹑虎狼踪。
孤胆兼奇志,克敌运机锋。
所作惊人举,一一奏肤功。
居功不言功,时时牧谦冲。
丹心天已鉴,奈何天不公。
潘案莫须有,千人一网中。
公为潘之臂,自难避其躬。
沉冤廿四载,铁窗负诗雄。
诗成千余首,直欲扫凡空。
或以怀故人,灵犀一点通。
或赞山河美,想见雪初融。
或以言己志,素怀白水同。
或为天之间,意在理之穷。
脚底凿天渠,流水自淙淙。
随流观天外,澄云托彩虹。
十月响春雷,雾开日曈曈。
还君以真朴,美玉脱尘蒙。
还君以洁质,清水出芙蓉。
氾光风荷举,花开色愈红。
亭亭一枝异,荡荡君子风。
乡人亲君子,君子即睆翁。
酹酒氾湖畔,我思入鸿濛。
注:华克之名睆,江苏省宝应县氾光湖人,长期从事地下工作,为潘汉年得力助手。韩厉观与陈立平所合著《华克之传奇》书其人其事,读之令人魂惊魄动。
词二首
纪念隐蔽战线上的老英雄华克之仙逝二十周年
徐荣干
一
临江仙
经历传奇人世少,无形战线豪英。奇功屡建却无声。中华勋绩谱,浓墨录君名。
仙逝廿年呈敬奉,神州霞蔚云蒸。蜚声寰宇显峥嵘。国威非往昔,告慰在天灵。
二
长相思
忆华公,颂华公,潜入龙潭盖世功。家乡世代崇。
日曈曈,月曈曈,欣喜巨龙腾九重,在天含笑中。
缅怀先贤砥砺奋进(并序)
——重温“实录”纪念革命英雄华克之逝世二十周年
陈立平
革命英雄华克之是我县氾水镇人,国家安全部顾问。生于公元年,逝于年,今年是他逝世二十周年。他生活的上世纪前期风云变幻,正是我们国家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国事日非,民不聊生的苦难时代。国难当头,是自暴自弃,以酒浇愁,苟且偷生;或是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避乱世于桃源;还是拍案而起,挺身而出,挽救国家于危亡?这对当时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华克之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他不顾生死,挺身而出,毁家纾难,火热地投入到救亡图存的伟大洪流中去,闯龙潭、入虎穴、出生入死,屡建奇功,从而历史为他编织了许多令人心醉的故事。今天在他逝世二十周年之际,重温他撰写的《卅十年实录》这部史书,追溯当年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惊变;思考他对国家民族、党和人民的一往情深;回想他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无私无畏的精神时,仍然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充满万分景仰之情,因是特赋诗缅怀。
重温实录篇,字字扣心弦。
诵之金石裂,思之泗涕悬。
国殇争赴死,易水出新篇。
血溅金陵日,举世皆愕然。
独夫惊魂后,恶令缉“凶嫌”。
悬洋十万两,集欲镬油煎。
可叹黄粱梦,志士已飞延。
主席款相待,铭感难入眠。
“七不”盟素志,任由党派遣。
衔命转地下,与敌巧周旋。
香岛寒夜冷,申江愁雨绵。
国破山河碎,悲愤满心田。
出入虎狼穴,生死俄倾间。
敌情报帅部,军图送前沿。
武器运苏北,电波飞云巅。
好戏连台唱,捷报再三连。
中柩颁奖令,英雄美誉传。
惜哉潘公案,蒙尘二十年。
青蝇只一点,白璧遂成冤。
丹心炼圣狱,抒怀千万言。
爱国身可碎,何须隐私嫌。
幸有三中会,阴霾荡若烟。
一身历艰厄,岁晚复真颜。
遥望陵上草,终岁绿长鲜。
斯人已远去,青史教元元。
爱国记初心,兴邦步哲贤。
时时歌正气,代代接浩然。
只留初心照后昆
——为纪念传奇英雄华克之逝世20周年而作
韩厉观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与陈立平同志奉命为传奇英雄华克之立传。成书之后,我们把自己的心得写在“卷首语”中:
“当我们的接触多了,并且得到老者的信任,让我们了解他的主要经历,阅读他撰写的《卅年实录》和诗钞之后,我们就不再仅仅在那些惊险的情节中猎奇,也不再仅仅在他的学问、智慧和勇气上索隐了。我们更多地注意的是老人那种对党、对同志、对人民万死不变的恋情,那种心甘情愿永远烂死于泥沙的牺牲精神,那种在‘烂社会’、‘烂场合’打‘烂仗’,出污泥而不染,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操守的纯洁灵魂。”作为我党情报战线上的钢铁战士,“其事迹将永远不见于经传,但是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将是我们进行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放在今天的语境中,这段话可以作这样的概括:英雄华克之最值得我们钦佩和永远发扬的是他“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经历了年11月1日的“刺汪事件”之后,华克之从同伴的血泊中醒来,认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决心彻底放弃“三民主义”,服膺马克思列宁主义,投身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之中。
年5月4日,在延安凤凰山下中共中央的一间会议室里,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接见了他,与他畅谈国内外大势,充分肯定他反蒋抗日的立场,接受了他的革命请求,委以民族解放事业的重任。他向毛主席宣示了“七不”誓言,即:不怕死,不怠工,不撒谎,不贪财,不想出头,不埋怨组织,不讨价还价。从这一刻开始,他就从一位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质变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在长期的隐蔽斗争中,他严守纪律,不逾规矩,牢记“有功不云功,小过铸大错”的训诫。他是在廖承志、潘汉年领导下搞战略情报的,这部分内容只能是永远的秘密了。然而他的那些“业余活动”其意义就是寻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他曾亲口对我们说,我们这些人做的那些事,拿任何一件事出来都足以塑造一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我们只能永远烂死泥沙。是的,在日寇投降之际,从日本武士道将军手中搞军火,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时,从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室搞军图,在大军渡江前夕,及时把国民党江防图送到我军指挥部该如何计功?该怎样奖励?
在十里洋场的上海,在华洋杂处的港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为常态,置身其中的华克之却说,在“七不”中以“不贪财”一条最为要紧。对一个普通人来说,金钱能决定他的人格;对一名共产党员来说,金钱能测出他的党性。他又说,共产党人并不拒绝任何致富的机会,不过当他为自己的理想浴血奋战时,任何一宗财富一旦到他的手中,就应该立即变为组织的财富,无产阶级的财富,人民的财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仅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他利用工作之余,从事金融和商贸活动,就净赚了42万港元,折合黄金两,全部交给党组织作了活动经费。至于他白手搞到的大箱黄白色炸药、挺崭新轻机枪等军工物资就不知价值几何了。然而参加革命之后,既无皇粮可吃,亦无薪水可领。“三餐大饭一餐茶”得自己养活自己。他认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从精神上说,他富有天下,从物质上说,在人民还贫困的时候,他应当固守清贫”。
年因潘汉年案牵连被捕,罹狱长达24年之久。他素志不改,对毛主席的崇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守毫不动摇,时时不忘“七不”誓言,在狱中,他全凭记忆写了《卅年实录》近30万言和千首诗词。将自己从年至年进行的大小活动、人事交往和盘托出,把一颗赤子之心交给党和人民审查。
年春天,已经77岁的他,刚刚结束长达24年的冤案,马上就去寻访44年前因“刺汪”而牺牲的义弟孙凤鸣的后代,然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为孙凤鸣树碑立传的活动中去。
他恳切地向中央负责同志报告:孙凤鸣并不属于晨光社这个小团体,他的刺汪义举也不属于哪个人。我所以要为他正名定份,自然与我们个人之间的深厚情义有关,但从根本上说,这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是一则历史的总结,也是给历史人物一个公正的评价。其意义与其说是为了历史,倒不如说是为了未来,我们民族那种不屈不挠,敢于为国家兴亡而慷慨赴死的浩然正气是一宗值得永远弘扬的精神财富。
他的努力不仅得到党和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