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百度百科)
宋江墓
在金湖阮桥附近?
张来林
一、宋江魂归蓼儿洼
《水浒传》 百二十回,宋江对李逵说:“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大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了,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到润州必死。你死之后,可来此处——楚州南门外,有个蓼儿洼,风景尽与梁山泊无异——和你阴魂相居。”李逵从容地喝下毒酒说:在世侍候哥哥,死后也做哥哥手下的一个小鬼。回润州死后,尸棺真运至蓼儿洼,葬在宋江墓旁。吴用、花荣等赶来痛哭一场,一同 在宋江坟前的一棵树上。后来被当地人埋在宋江墓旁。
施耐庵曾参与元末张士诚的反元大起义,失败后隐居淮安城西门创作《水浒传》。《水浒传》 一回说,“原来楚州南门外有个去处,地名唤做蓼儿洼”,“甚有风水,与梁山泊无异”。宋江、李逵被御酒毒死后,都葬在蓼儿洼。
吴用、花荣知道宋江葬在蓼儿洼,赶到宋江墓旁痛哭一场,然后一起自缢而死,都被人们葬在蓼儿洼,全书以“宋公明神聚蓼儿洼”作为大结局。
《水浒传》的梁山水泊原型蓼儿洼在哪儿?射阳湖离淮安有一百多里,方位也在东南,肯定不符合。施河距淮安约三十里,方位不在正南而是东南,也没有大型湖泊可作“蓼儿洼”原型。只有白马湖距离淮安正好三十里左右,方位是淮安正南,是大型湖泊,且与宝应湖、高邮湖连城一片,虽没有八百里水泊,但南北连绵一二百里,可谓“甚有风水,与梁山泊无异”,才是蓼儿洼的原型所在。年1月12日“文史淮安”登载《白马湖藏蓼儿洼》,佐证了上述推论。
二、蓼儿洼在白马湖中何处
原白马湖有“一洼两荡三滩和九十九墩”。一洼就是蓼儿洼,因长满蓼草而得名。
《江苏湖泊志》等资料载,白马湖属潟湖,湖盆呈浅碟形,岸坡平缓,由湖岸向湖心缓慢倾斜,湖底平坦。《江苏江河湖泊志》载:“白马湖周边地形总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楚州渠南运西灌区,地势由西北部高程7.5米向东南缓降至6.0米左右;东、南部为沿湖洼地圩区,地面高程在6.0米左右;西部主要为洪泽区周桥灌区全部及洪金灌区的一部分,地势较为平坦,西高东低,地面高程由洪泽湖边10.50米左右至白马湖边6.0米左右。白马湖南北长17.8千米。东西平均宽6.4千米,总面积.4平方千米,湖底高程5.33米左右, 点3.8米。”
白马湖不是构造型湖泊,湖底没有地堑式陷落盆地,湖底高度与周边地形相应。湖区周边的地形北高南低,湖底也是北高南低,“一洼”在南端。阮桥就是白马湖南岸阮桥村,此处的湖岸、湖底 ,当然就是“一洼”。
宋代以后黄河夺淮七八百年,黄河水倒灌入洪泽湖,又通过赤水涧、草泽河流入白马湖,淤升了南端湖底,蓼儿洼目前不是最洼的地方了。
《白马湖藏蓼儿洼》一文说,蓼儿洼就在阮桥附近:施耐庵隐居淮安时乘船经过白马湖,行至蓼儿洼遇到阮桥渔夫,渔夫向施耐庵提及自己的两个哥哥水上功夫好,因杀了鱼霸而投义军去了,所以阮桥阮氏兄弟就是小说《水浒传》阮氏兄弟的原型。
近来,我们在阮桥一带采访,村民普遍反应说,上世纪末当地渔民在湖中围湖造田、养殖湖,看到湖中有不少大墓,有的墓中挖出一些古代物品,还挖出土地神等祭祀神像。
三、“阮氏三雄”还有原型
北宋末年,山东渔民张荣于梁山泊聚众抗击金人,因其作战勇敢,人称“张敌万”。黄河南徙,渐成大湖。因南宋放弃中原而南逃,张荣等在北方难以立足,遂率军乘船沿泗水南下,驻泊承州以北鼍潭湖水域,以泥粘合茭草堆积成墙,筑成水寨,远近响应,众至万余,并与宋承州守将薛庆取得联系,声势日盛。张荣在境内樊梁、白马、新开湖间纵横驰骋,袭击金军,屡获胜捷。绍兴元年(1年),张荣在白马湖、泰州等地全歼金将蒲察鹘拔鲁、完颜忒里等部,收复淮南大部。《金史·太宗纪》载:“天会九年正月辛亥,蒲察鹘拔鲁、完颜忒里讨张万敌于白马湖,陷于敌。”此处,金人把“张敌万”写作“张万敌”。不知金人故意还是无意写错,却让张荣流芳百世。
元末施耐庵曾跟随张士诚反元,后隐居在淮安(楚州)创作出《水浒传》,以张士诚部为原型塑造出一群敢于反抗暴政的梁山好汉,而“阮氏三雄”的原型也与在白马湖痛歼金人的梁山泊人张荣有关。
张来林,年毕业于南京师大政教系,现任金湖县委党校县情研究室主任、高级讲师,淮安市新四军研究会理事,金湖县新四军研究会会刊《湖荡火种》主编,研究方向:党史与地方史,近年来在《世纪风采》《钟山风雨》《铁军》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20多篇,20多万字的地方史专著《金湖地区历史钩沉》获得省委党校-年度科研成果一等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