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集镇是宝应的南大门,紧靠高邮市界首。近年来,该镇镇村干部有个说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意思是全民致富共同奔小康,绝不能落下一个村组的父老乡亲,成为夏集人的共识。
夏集是全国环境优美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值得说道的地方。三洋河村花卉苗木生态园有近棵樱花;蒋庄有千亩桃园,万株桃树,每年四月桃花盛开,仿佛“世外桃源”;蒋庄村农民博物馆有农耕时代的水车、石磨等余件民间生产、生活工具等。为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后发赶超,今年,夏集镇举办了首届中国·宝应乡村桃花旅游节。以花为媒,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全力打造乡村生态旅游,让游客既享受桃花美景,也感受夏集农村魅力。
我们在该镇采访听到一个新词“就地城镇化”。这与上世纪90年代广为流行的“离土不离乡”既相似又有所不同。“离土不离乡”主要是强调发展乡镇企业,“就地城镇化”不仅发展企业,而且包括乡村人居环境的城市化。
在夏集采访,记者先后到赵雍村、蒋庄村、塘北村、王桥村、苏雅村等村采访,看到了“就地城镇化”的初步实践。这些村都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进行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改善人居环境,还在村庄道路、田园种植花卉苗木、建设村民活动休闲广场等。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赵雍村,记者看到很宽的水泥路通向村民居住区,路边竖着一排路灯。路两旁种植花卉,村民们坐在广场凉亭里一边谈心一边观赏田间的庄稼,十分幸福。一条清澈的小河绕过整个村子,倒映出村子的景象。“以前村里乱糟糟、脏兮兮,现在变得很干净。家乡变得这么好,生活过得很舒适。”赵雍村一位70多岁村民嘴角扬起淳朴的笑容对记者说道。
赵雍村
美丽乡村建设,更需要经济发展的支撑。
夏集镇积极引导各个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保证“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项目”。
王桥村王桥村种植千亩茭白,是远近闻名的茭白种植村。 一位正在田里采摘茭白村民告诉记者,她家种植8亩多茭白,一年收入几万元,比种水稻收入高了不少。
塘北村塘北村,采用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西瓜种植,亩产达公斤,为帮助村民出售西瓜,该镇利用互联网服务站帮助瓜农网上叫卖,每天约有5万公斤西瓜销往上海、杭州、苏州等地。
三洋河村在三洋河村,记者看到村民正忙着将苗木装车发往合肥。花卉苗木是三洋河村特色产业。外地客商可以在这里挑选花卉苗木,能立即配货,送货上门。
苏雅村今年四月记者在苏雅村田头,看到农民正在田里用无人植保机喷洒农药。“现在咱们农村种田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插秧用上了插秧机,病虫防治用上了无人植保机,收割用上了收割机。现在机械化种田,我们农民越种越甜。”该村的村民高兴的对记者说。
此图为蒋庄村组图
蒋庄村
在三星康居示范村蒋庄村,村口水泥路两边白色墙壁上“蒋庄”及大气的书法映入记者眼帘。村里的其他房屋,墙壁题诗和翠竹、荷花、腊梅、孩童等图画,把村子装点得“诗情画意”。同时该村农民博物馆展示了农耕时代的水车、石磨等余件民间生产、生活工具,村子的道路旁边还建有凉亭,亭里设置了石凳、石桌、荡秋千;河里架设了水车等,吸引了许多游人慕名而来该村参观。该村干部向记者介绍说,自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着重做好环境净化、道路亮化、村庄绿化、房屋美化、管理序化等方面工作。
夏集镇还经常组织村级后备干部开展换岗实践锻炼。近年来,通过给位置、送培训、传经验等方式,提升村级后备干部综合素质,让他们成为农村工作的多面手,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全景夏集,美丽乡村,全民幸福。夏集,正朝这个目标迈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