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残酷月光 > 宝应县新闻 > 回家乡

回家乡

发布时间:2022/3/4 17:47:38
北京荨麻疹医院地图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210414/8846488.html

江苏人民出版社曾于年编辑出版一本书,书名《根之恋》,专为纪念宝应县南京知青插队25周年。这本有着20多万字的书,汇集了96位知青的文章,分为上中下三篇,其中不少文章出自我们一中老三届校友之手。今天发布的这篇是高三(3)校友纵光所写。

这是不少同学于年前写下的文字,其中必定有着那个时期所留下的时代印记,作为“历史”的见证,我们仍将忠实于原文,不定期向大家推出,让那些渐渐淡去的往事陪伴着我们去笑对明天。

回家乡

纵光

插队于夏集公社夏集大队现在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宣传部

年从南京插队到宝应,年离开,年秋,我又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

朝辞金陵,午后到达陆庄,换车直往夏集。在汽车上听乘客说“嗯哪,就这话”,感到心跳,十二年没听到乡音了。忽然想到谢超群同学当年曾对我说过,“嗯哪”在古典文学中常出现,宝应的文化积淀很深。

车过杜巷,不由向左望去,花园生产队,隐约可见。在那里插队的路进明、胡骏、郑会颂、闵光陆是我的同班同学,他们常把队里的人、趣闻讲给我听,那里,我也很熟。

车过朱庄,我想到同班的四个女同学李科、许菁玫、周昭文,张莹曾插在那里,她们曾连续在秧田里干了几十天,手都烂了也不休息。

年夏集大批知青回乡探亲

车过双塘,向右望去,当年曹步华、刘耀庭、刘顺祥,韦文柱曾插在周庄小队,农忙时挑断过七八根扁担。

车到夏集,四处一望,面目全非,鳞次栉比,砖瓦结构,还有楼房。我记起同大队的知青眭元靖风趣地说过:“我们一走,农村就富了。”我因在乡亲的来信中知道,姜启彤、闵素莲夫妇在开饭店,就直奔饭店。闵在结帐,问我:“吃什么?”“不认识”。“噢——”她认出来了,姜也从里面出来,直咧着嘴笑。不一会,乡亲们都知道我回来了,家家邀请我吃饭:“现在日子好多了,请得起了。”我逐家逐人地看望,生老嫁娶,谁做生意谁发财一一知晓,从未这样满足、欢愉。当年的贫协组长陈步海几月前病逝了,这些年,他和我通过不少信,他妻子告诉我:“海临走前还念着你。”说时,眼里含泪,可他信中从未提起,不然,我会早来的,这个海呵!

我们知青班组的四间草屋只剩下一间,留给刘企慎,刘现在县城工厂工作,爱人是农村姑娘。袁放现在省地质队工作,赵浩如在中国药科大学教书。当年我和小赵住一间房,中间用玉米秸抹泥隔开,一人六平方米。

年夏集大队部分知青在南运西闸合影

我来到夏大爷家,大家喊他家老二叫“二子”。我们刚下乡时是冬天,没有菜吃,盐拌饭,队长王淮安叫二子挨家挨户收腌菜,二子那时才十四岁,挑着两榜子腌菜老远笑着喊着我们姓名雪中送“炭”的情景又浮现眼前。这次见面,二子拍着我肩膀喊“老朋友看我来了”,二子三十八岁了,还未成家,我在心底为他祝福。

二子家东头原先是菜地,分菜地时,社员们一起说:“青年不会种,吃我们的算了。”桥头的二大妈指导我们:“换着菜地拔,不要认准一家。”后来,二大妈的大女儿夏芳和夏集生产队的知青蒋进结了婚。

下午五六点钟,还有 十个乡亲在菜地挖土,旧地重游,触景生情,不由得回想起干过的农活:施肥、挑粪、放鹅、拉犁,那都是乡亲们手把手教的,初冬在水田拉犁,我都是被夹在中间。那时,生产队穷,我一天只能挣两毛多钱,连口粮也挣不出来。插队近十载,乡亲们种菜、种大米给我们吃,没跟我红过一次脸,说过一句硬话,仿佛父母兄妹一般,这养育之恩终身难忘,也不敢忘记。

我没敢忘,家乡比以前富了,但比苏南还差。宝应县举办科技新闻发布会,我单位的科技处长带着几十个项目来参加,那是我牵的线;碰到科技展览会,我也去搜集—叠材料寄回去;碰到港台老板,我也介绍宝应的特产和湖荡,强调公路发育好,且离码头、铁路也不算远……但做得还太少。

插队40周年,夏集知青回乡和乡亲们联欢

那一夜,真难眠。天蒙蒙亮,我在薄雾中把全大队走了一遍。过去,十几个小队都各有一个知青班组,总共有六十多名知青,演出了多少生动的活剧。这些知青,大多是夏集文艺宣传队的,这个宣传队演出过舞剧《白毛女》全场,名声不小。我曾为宣传队创作一些说唱、小剧。记得有天晚上,宣传队自己开晚会,我朗诵了一首诗,徐传武拉了小提琴《新疆之春》,王亚伦拉了手风琴《金色的苹果》,朱虹跳了舞,卫沛唱了《翻身道情》,阮京儿、吴大坤合跳喜儿和大春的双人舞,张年宁拉住房梁引体向上,名日《上调》,热闹非凡。应该说开头几年,情绪不坏,还想着做一番事业呢。后来,不少人走了,剩下的困难增多。记得插到第八年时,下来几个招工指标,干部让自报公议。众人念苦经:我妈怎样,我姐怎样……听者大惊,相处多少年都不知道。但没有拉别人下来、自己上去的事发生。当时直觉有点凄凉,后来想想,能那样坚持也不易。我透过雾,仿佛又看到当年的情景,像看到一出电视连续剧,看到一群青年人在父老乡亲的爱护下说着、笑着,唱着,跳着。

年金秋,知青和乡亲们的联欢会在夏集影剧院举行

有位同龄人非议过“青春无悔”,说青春在蹉跎中度过,岂是一个“悔?”我也赞同过。当我看着雾中的幻影,突然领悟到我们的青春不但在农村度过,也留在了农村,留在父老乡亲身边。今天也是看望她来了。青春拗不过命运的安排,但她在困难中笑着,唱着、坚持着,是闪光的。闪光的青春是无悔的。雷锋说真正的青春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让我们这些中年人力争上游,多为家乡、乡亲作点工作。

离别时,乡亲们不断叮嘱:常来;我答应着:一定。

附作者当时的诗抄:

点火

锹打冻土,

火星直冒,

吞吃火星,

北风狂叫,

“点火!”

“噗——点火啦!”

北风里,呼着,应着,

冻土上,跳着,笑着。

火,也在北风里呼着应着,

火,也在冻土上跳着笑着。

火呵,你上天入地!

火呵,你根深叶茂!

抓把雪花搓搓手,

手里捏着烈火烧,

铁锛凿,铁叉捣,榔头敲,

冻土裂缝,朵朵比花俏。

搭个手帘放眼望,

红火列阵演兵马,

红花如水顺地跑,

青春之火在广阔天地里燃。

(选自年宝应墙报)

早饭吃了忙中餐镇江肉圆头菜当

手工剁肉粗细宜黑猪肥瘦各一半

生姜葱勿直接摆拍碎滗汁往里放

这样煎炸不会糊模样好看味道香

煎时外面裹薄芡外脆里嫩才叫棒

杏鲍菇和真姬菇小火慢炖润心房

手撕包菜先稍腌嘣脆可口不会烂

油渣青菜难得吃来碗菊叶鸭蛋汤

晚餐添个什么菜根据实际看情况

一头不归家的牛——赵舜龙

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童星

关于《我们》版面编排设计的思考——柳明

《我们》十岁啦!——同学名录

《我们》十岁啦!——前言——路进明

刘令和校友摄影作品

我们共同的名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yingxianzx.com/byxxw/1319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