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次家访,谋一次成长
——我的家访故事马丽期中考试后,学校开展了校外家访活动,这让久居校园的我们真实的深入学生家庭,与孩子家长面对面,促膝长谈。历经这几次的家访,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家校合力的重要举措。我班有个小男孩,矮矮的个子,沉默寡言,总是用自己那双明亮的眼睛,悄悄的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教了他这么长的时间,从来没见他上课时举过手,主动回答过问题。下课后,他总是一个人静静的在一边玩,看书,有时自言自语,真是一个孤僻的孩子。就这样,我踏进了他家的门。原来,他的父母在他4岁时就离了婚,他一直跟着母亲,平时,他就和母亲一起生活,因为缺少父亲的关爱,造成了他孤僻的性格。交谈中,妈妈的眼角一直挂着泪水,如果不是因为父母的原因,他将生活得多么幸福快乐,看到别的孩子星期六、星期天在父母的陪伴下玩耍。作为老师的我此时此刻充满无尽的悔恨,为什么没在平日多关心他?却让如此小的他尝到这个年龄不应该受到的痛苦。家家有经,经经难念。父母感情的好坏对一个小小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父母这种轻率的举动对孩子造成了多么大的 。回想孩子妈妈说的那些话,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尽量引导他走出自我,上课的时候,多喊他回答问题。在生活上,我也要对他偏爱一些。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家访工作常“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我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后进生家长“报喜”。短短一周,我家访了几个家庭。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家庭,造就了不同的孩子。这些故事里流淌着遗憾和叹息,这些故事里更流淌着智慧和温情。走进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在读着他们故事的同时,也慢慢读懂了学生本身,我们也在不断地思考、调整、改善着自己的工作。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在家访的路上我们用教育的智慧与家长沟通着,收获着比课堂更广阔的生活带给我们的教育的真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宝应县安宜实验学校教师家访手记一
发布时间:2021/8/12 11: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