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残酷月光 > 宝应县特产 > 八宝王郎漫说宝应方言

八宝王郎漫说宝应方言

发布时间:2020/11/6 14:20:36
八宝王郎漫说宝应方言文/何平八宝王郎是地道的宝应人,他在所作的小说中使用了很多宝应的方言与俚语,表达得非常准确,说明他的宝应话也是很地道的。那么,他对宝应方言是作如何看的呢?在他的力作《冷眼观》第十九回中,有一段对宝应方言的叙说,很有意思。他认为,“即我们宝应地方,古号安宜,又名八宝。国朝以来,文风倒也还说得过去,就如三鼎甲都曾见过个把。……只有谈到方言上头,也是有名的重浊。”他还举了个江苏学政黄体芳(潄兰)的轶事。黄是当时有名的维新派,清廉耿直,注重气节。频频上书言时政得失,纠弹大臣失职,直声震中外,与宝廷、张佩纶、张之洞有“翰林四谏”之称。后主讲金陵文正书院,尤以撰联闻名。南京莫愁湖胜棋楼有一副很有名的楹联是他撰:人言为信,我始欲愁,仔细思量,风吹皱一池春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如何结局,浪淘尽千古英雄。《冷眼观》书中写到了这位黄潄兰:黄潄兰做我们江苏学差的时候,按临到到扬八属(清代扬州府辖图扬州府领高邮州、泰州二州和江都、甘泉、仪征、兴化、宝应、东台六县,俗称“扬八属”——笔者注),会在考棚里大堂上,不知何人于两楹贴了一副长联,是:接卷声中,两县毧腔听宝泰;点名队里,一般标脸看仪扬。此联之意,是一听说话,是泰州与宝应两地的人说得难听,“毧”音róng,细毛之意。毧腔在这里我觉得应是听起来含糊不清的意思。而论长相,当是仪征扬州两地人为上。标脸即是标致的脸。这副联中的两个关键词毧腔与标脸都是扬州地区的方言。所以八宝王郎认为楹联“决不会是扬州府八属以外九属的人撰的”。那么,是不是八宝王郎也认为宝应话不好听呢?他接下来把乾隆爷搬了来:至于要问何处人口音好听呢?此话曾经乾隆爷七下江南的辰光,以此询问过金山长老,长老当时对乾隆爷说:“乡亲遇乡亲,说话真好听。”八宝王郎认为:今日我听见宝应人说话,虽不过觉犯嫌(这犯嫌二这也是宝应方言呢。——笔者),却也不甚好听。……依我说,无论做什么事,这要习惯便为佳,那习惯二字,直是两情融洽的主动力。他若必过“乡亲遇乡亲,习惯就好听”,这就不错了。我觉得王郎的观点倒是颇有道理,因为如果是籍贯的原因,只有土生土长的宝应人才爱听宝应话;可是如果在宝应生活了几十年的外地人,也会爱听宝应话,这应该就是习惯的缘故。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从心理上对宝应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认可,对这个地方产生感情的人,才会听宝应话毫无违和感,才会接受这种“毧腔”。苏东坡有词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此之谓也。本文系原创作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发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yingxianzx.com/byxtc/716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