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以来,作为最前沿的政策实践者,宝应教育人面对政策带来的新使命、新任务,积极迎接挑战,创新开展工作,纠偏勘误做“减法”,正源立本做“加法”,努力让教育在科学合理的加减运行中探寻高质量发展之路,让“双减”工作真正做到落地有声。那么,“双减”政策执行已有一个多学期了,校长们对“双减”之下的教育工作有什么看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想法或心得呢?本学期,县教育局通过组织“双减”工作校长论坛、“双减”工作研讨现场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校际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今天,让我们 进本期报道:校长说“双减”系列之实验小学常务副校长李步良:“双减”赋能,“减”出学校发展增长点
“双减”,让教育归真返璞,回归本质。“双减”背景下的学校内涵发展,是一种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发展,是实现师生生命拔节、成长、不断完善的 价值的发展。宝应县实验小学肩负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走品质与内涵发展之路,追求学校发展的新高度。
“双减”以课堂为阵地,坚持“提质增效”“双减”背景下,学校立足课堂主阵地,多维度、多视角审视,提质增效,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学导范式,促“学习力”量值增长。预学作业:备课组集中研讨预学作业的设计,优化作业形式,让学生有准备地走进课堂;课堂展示:每节课至少安排5名学生或一两个小组上台展示;点拨引领:要求“非必要,不干预”,每节课教师的讲解时间不超过20分钟;练习提升:每节课至少留8分钟的书面作业时间,习题选择体现层次性。
巡课制度,促“常态课”质态提升。“推门听课”:学校每周一所有中层随机深入课堂,听完后当面与执教者交流,并提供听课反馈表;“校长问课”:每周四校长室确定一个班级为巡查对象,语、数、英等各学科主任全程参与,问诊把脉,发现问题,当场解决。
研课制度,促“优质课”亮度显现。“课堂亮见”:各教研组围绕研讨专题,按时开展教学观摩,随机抽取教师参与研讨;“一人一课”:各备课组按计划表开展研课活动,通过活动打磨出精品“优质课”。
“双减”以作业为抓手,实现“联动审核”学校坚持“低年级,作业不离校、书包不回家;中高年级,书面作业基本校内完成”,提出了作业变革“形式创新,量上减负,质上增效”的主导思想。语文学科设计“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等实践性作业,引领学生去校园里探春、找春、画春;数学学科针对各类学生设计图说作业和表征作业等;英语学科设计口语对话、情景表演等作业;技能学科设计体质锻炼、名曲名画赏析、劳动实践等个性化作业,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学校建立“四主”层级审查机制,落实作业管理,做到班级作业内容与备课组安排互相契合,年级与班级双重公示,接受多方监督。
备课组主设,利用每周集体备课讨论并研定每日作业指导建议。年级部主控,研判审查各班级作业总量,定期问询学生,并点对点反馈。教导处主审,随机审查提交作业与实际作业是否一致,三、四年级是否全部在校完成,五、六年级是否基本在校完成。校长室主管,随机抽取家长了解是否有手机布置作业及让家长协助完成作业等情况,同时调研作业内容、时长,及时调整策略,确保作业管理落到实处。
“双减”以评价为撬点,促进“五育并举”学校重新设计评价路径与赛道,探索以学生、同伴、教师三维一体的“十星”评价体系。
新“十星”评价面试方案贴合“双减”,重点凸显评价体系的方向性和多元化:一是由教师主导评价,调整为学生(三颗星)、同伴(三颗星)、教师(四颗星)三维综合评价;二是由等级评定调整为“十星”评价的星级体系。考查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