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春,江苏宝应安宜高级中学高级教师、《青荷》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宝应什么时候能有铁路啊?”这大概是我童年时问过父亲最多的话题之一,如今,虽然我已经鬓白发稀,龄跨双五,但毕竟看到家乡的铁路有了,更可喜的是一来就是高铁,仿佛给了我多年祈盼的一种加倍回报。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八岁那年,因为顽皮从高处跌下,一只膀子不能动弹,父母带着我到县人医治疗,医生诊断为骨折并为我绑了石膏,父亲担心我长大后落下后遗症,通过四处打听,了医院骨科技术全国一流,于是父亲向单位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带着我到上海请专家复诊。父亲说我们先坐轮船到镇江,然后坐火车到上海,让我见识和体验一下火车。
我非常感激我父亲的安排。当我第一次见到一年级课本里的火车真正出现在眼前时,可以用“无比兴奋”来形容。那长长的绿皮火车,就像一条绿色的巨龙,漂亮而壮观,每一节车厢就相当于二、三辆客车啊!坐车的感觉是平稳而快速,宽敞而便捷。里面不仅有冷水可以洗漱,还有热茶水供应,尤其是不用担心如厕不便。我不知疲倦地望着窗外的风景,一会儿列车穿过地势平坦的城市和乡村,一会儿钻到山地或丘陵的隧道里,那感觉真是美妙极了。于是,我情不自禁的转过头来问父亲:宝应什么时候能有铁路啊?
童年的“宝铁”梦其实一直伴随着我长大,工作以后,每每出差来到有火车的城市,总是羡慕不已。感觉火车就是一个城市是否够得上级别的标配。年,我两次去北京,一次参加书法现场决赛,一次领万元大奖,可高兴的心情总被没有直达北京的列车浇凉。甚至,有数次获奖因为颁奖地点遥远,需要多次转车而放弃领奖。而此时,全国很多地方已经有更加先进的动车和高铁,心中的期盼之情可以说与日俱增。
终于在年听到准确的官方消息:铁道部将建一条连淮扬镇铁路,并在宝应县境内预设站点,而且是高铁,向南可到达苏南、上海、杭州等地,向北可到达北京、山东胶东半岛、环渤海经济区等地。于是,心中又焦急地企盼这诱人的规划尽快落地、尽快建成通车。
在这翘首以盼的几年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