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残酷月光 > 宝应县学校 > 1984年粟裕遗体火化,骨灰中惊现3枚弹

1984年粟裕遗体火化,骨灰中惊现3枚弹

发布时间:2023/5/11 12:46:04

作为赫赫闻名的一代战神,粟裕大将在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的战场上留下了无数令人印象深刻的事迹。

智深勇沉,用兵如神,粟裕大将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连胜奇迹。在年的授衔仪式上,粟裕被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授予“开国第一大将”的军衔。

粟裕将军活化后取出的弹片

照片中的三枚不规则碎片,是粟裕大将逝世后,从其头颅骨灰中取出的,一块直径约有黄豆大小,另外两块约绿豆大小。

整整54年,关于这三枚弹片背后的事迹才被人所熟知。我们今天的故事,就从这三枚弹片谈起。

一代名将留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年2月的赣中,中国红军为进一步发展赣西南的革命形势,中央决定集中派遣工农红军第4军和第6军第2纵队攻打吉安。

蒋介石听闻红军这一部署,急忙电令驻扎在吉安的国民党军队加快构建防御工事,并急调国民党独立第15旅入赣协助驻城守军进行防御。

时任支队政委的粟裕也率其部队参加了阻击消灭进犯的第15旅的战斗。在当时的战场上,硝烟四起,流弹纷飞,粟裕不顾个人危险,亲自在第一线指挥作战。

忽然间,一阵急促而尖锐的哨声响起,数枚炮弹同时在阵地上炸响,几片尖锐的流弹片击中了正在指挥作战的粟裕的头部。

刹那间鲜血从头部飞溅,粟裕也应声倒在了前线的防御工事上

粟裕头部中弹后,战士们赶忙将他从前线上抬了下来,在多方的协调下,辗医院进行治疗。

可惜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导致颅内弹片无法全部取出。在住院了三个月后,不顾医生和其他战士的劝阻,粟裕带着三枚未取出的弹片,重返前线。

粟裕将军的夫人曾这样回忆道:“每次夜里头疼得睡不着觉,要么让警卫员反复摁他的头,要么就用凉水冲头。”

在后面的峥嵘岁月中,每每遇到战时紧张或者天气变凉的时候,粟裕就会因为颅内未取出的弹片所造成的并发症,出现头疼头昏等症状。

粟裕的原秘书鞠开曾回忆说:“每当将军头痛之时,旁人连头发都碰不得,一碰就如同针扎一般。他的脸总是通红通红的,经常说脑袋发胀。

当时我们都以为是战争高度紧张,他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而引发的。谁也想不到,原来他脑袋里会有炮弹片。”

年2月5日,粟裕大将走完了其戎马一生的峥嵘岁月。10天后,粟裕大将的遗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进行火化仪式。

由于粟裕大将曾亲口对夫人楚青立下遗属,在自己去世之后,可以将自己的骨灰撒在曾经战斗过的江西、福建等八省市的土地上,与曾经一起革命过的战友兄弟们长眠在一处。

因此在仪式结束后,长子粟戎及公墓的工作人员将老将军的骨灰收集并分箱保存。

在筛选骨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和粟裕大将的长子粟戎生在头骨骨灰中发现了一块直径如黄豆大小和两块直径如绿豆大小的乌黑色不规则薄片。

后经过鉴定,这三个小东西居然是三块流弹上的弹片!

得知此事后,楚青老人深情地说:“如果这三块弹片是粟裕在水南战役中负伤留下的,算起来这弹片在他头颅里整整54年了,但是我们其他人都不知道”

整整54年无人知晓的弹片,是将军坚韧的革命斗志和不屈的革命信念。接下来,让我们重走英雄路,去共同回忆那段峥嵘岁月的革命历史。

重走革命英魂路

年8月10日,一代名将粟裕出生于湖南怀化市会同县的一个小村落里。年迁居会同县城,先后进入粟氏私立初级国民学校和会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

年春,粟裕考上了湖南省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后来粟裕等一批参加进步运动的学生被秘密转移到武昌,于叶挺24师教导大队继续学习。

年6月,粟裕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我党的一员。

年8月1日,粟裕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当时的粟裕,时任起义军总指挥所的警卫队班长。

年后,因其履历战功,年10月5日,中国共产党闽浙边临时省委和临时省军区成立,粟裕被任命为省军区司令和省委组织部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粟裕被划分至新四军的战斗序列,在陈毅,粟裕等将领的指挥下,率领新四军余将士,在黄桥决战中,击溃了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进攻。

创下了歼敌1.1万余人的辉煌战果,在当时极大地鼓舞了我们战士的积极性和武装斗争的革命热情,奠定了苏北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的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崭新局面。

解放战争时期,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粟裕建议可以改变原定的作战计划,将太行,山东,华中三支主力部队集中全部兵力出击作战。

改为华中野战军主力率先在苏中内线与国民党军队作战的方针,该建议也被中共中央所积极采纳认同。

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率领下,从济南战役全歼济南守军10.4万余人,到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军精锐44万余众。

可谓是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溃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不可一世的美式军队。战役过后,连毛主席都连连称赞道:“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一等的大功劳!”

年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仪式。粟裕作为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兼首席代表,是紧随朱德,贺龙之后第四位上前铲土的领导人。

粟裕大将之用兵,十分灵活,不拘一格,被中央军委评为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之一。我们就以著名的淮海战役为例,具体领略一下粟裕大将的军事指挥艺术。

智深勇沉,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

淮海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行大规模,具有极强战略性的一次总进攻。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歼敌最多,影响最大的战役之一,加速了解放全中国的进程。

在豫东战场上指挥作战的粟裕将军,在战斗的空隙间,就早已经开始策划下一场战役的部署了,真可谓是未雨绸缪。

其实粟裕的内心一直都有一个十分强烈的想法: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一次空前绝后的大决战,并且要一次就把他们打怕,一战而定乾坤。

粟裕认为,就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敌我双方的优缺点来考虑,在江北决战要好过于江南。在这一方针初步明确下,粟裕选定了以徐州为中心作战区域。

经过粟裕及其他解放军高级将领的反复演练和严密部署,于年11月8日,将淮海战役的初步战略计划上报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以求批示。

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主要领导人研究讨论后决定,同意了粟裕等前线将领的作战方案。

并且为进一步保证淮海战役的胜利,毛主席还组织了由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五人为指挥官的作战总前委,由总前委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既然是决战性的大战役,毛泽东主席对淮海战役可谓是慎之又慎。而且如此规模的战役就算是在世界军事历史上,也缺少参考性的案例。

粟裕作为淮海战役的最初提议者和主要指挥官,提出了“小淮海”的作战计划,具体部署如下:

先投入苏北兵力再加上一个纵队的兵力,消灭驻守在淮阴和淮安的国民党守军。等到收复宝应和高邮地区,占领海州之后,再做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毛主席在听了“小淮海”这一作战方案后,点燃了一支香烟在作战地图上沉默了许久。突然拍着地图大声说道:“要打,我们就先打黄百韬兵团这块硬骨头!”

毛主席分析,黄兵团是蒋介石在中原战场的主力部队,在战略上具有极大的作用。一旦我军对黄兵团呈包围歼灭之势,蒋介石甚至会动用全国能调动的兵力前往支援黄百韬部。

换句话讲,与黄百韬兵团的战役,很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我解放军部队主力与国民党军所有兵力的一场大决战!

在场的众将领在听了毛主席的“大淮海”方案后,无不热血沸腾,摩拳擦掌的准备好好地大干一场。

攻打黄百韬兵团可谓是一场硬仗,粟裕则自告奋勇地担任了此次战役的指挥官。

黄百韬

为阻断蒋介石的援军部队,粟裕派遣宋时轮,刘培善率其部阻击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的东援。李延年兵团和刘汝明兵团则被我人民解放军阻击在安徽蚌埠以南不得前进一步。

在黄百韬兵团深知不会再有一兵一卒支援的情况下,部队军心大乱,士气猛跌。

负责与黄百韬兵团主力作战的二野部队,仅仅在8天的时间里,就全歼了黄百韬兵团,为淮海战役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与黄百韬兵团的战斗结束后,粟裕马不停蹄地进入了攻打黄维兵团的部署中去,为了确保全歼黄维兵团,粟裕在整个战役的过程中没睡过一次安稳觉。

战斗持续了7天7夜,粟裕就7天7夜的随军行进,自己躺在行军床上,日夜不停地通过电话询问和指挥前线作战。

经过我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12万余人的黄维兵团终于被完全歼灭。

黄百韬兵团被全歼的消息,如一颗流星坠落,极大地震撼了蒋介石和所有的国民党军官,而当黄维兵团再次被解放军部队包围即将全歼的时候,蒋介石赶忙下令杜聿明率部救援。

“一定要阻击并消灭杜聿明的30万人马!”粟裕在得知蒋介石部署后,下达的死命令。

杜聿明

为快速消灭杜聿明这块大肉,粟裕紧急调来了11个纵队的兵力,采用多层,多路的方式,以尾追,拦腰截断和提前埋伏的主要方法,将杜聿明的30万人分割成数块,逐个击破。

可能连蒋介石做梦都不敢相信,装备精良的杜聿明30万大军,竟然在进入战场的半途中,就被我人民解放军悉数消灭。

淮海战役的胜利,严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我人民解放军的士气,在解放区和国统区人民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标志着我党正式开始解放全中国的历史重要使命,也为后面我军进行渡江战役这一伟大部署,奠定了不可磨灭的战略基础。

连苏联的斯大林在得知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后,不禁在台历上连写了三个:奇迹、奇迹、奇迹。

因为淮海战役的成功,直接性地让这场解放战争缩短了2年的时间,而作为这场战役的最先提议和策划者,粟裕大将的深谋远虑和大兵团指挥才能可谓是旷世惊人的。

戎马一生,荣归故里

年,军事科学院筹建军事史馆,粟裕的夫人及其儿子将三枚弹片中的一片送给了军队,而余下的两枚则留在了家中,作为传家宝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代人。

粟裕大将作为新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也被称之为战场上的常胜将军,

被陈毅元帅赞誉:“愈出愈奇,越大越妙”。毛泽东主席也赞赏道:“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

历史的烟云如转瞬即逝般,悄然飘散,但粟裕大将的大无畏精神和事迹会永远被世人所传唱。

一生六次负伤,却仍然坚持跟随部队指挥作战,头颅中留下的三枚弹片,见证了粟裕大将54年的革命岁月。

戎马一生,粟裕大将不论是在战场上立下的赫赫战功,还是平日里的个人生活,都在尽自己最大的所能,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地奉献自己。他只求国家强大,人民安康,海内昌平。

舍生取义,为国为民的革命精神,令人赞叹,受人尊重。

而作为新时代建设者的我辈青年。更应当继承粟裕大将的革命思想,以大无畏的气势,不懈努力,为成就中国梦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资料来源:

缅怀粟裕大将:3枚弹片残留头部54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yingxianzx.com/byxxx/1701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1